安徽天长:创新议事协商“小平台” 凝聚乡村治理“大合力”

发布时间:2023-02-27 09:31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阅读次数: 字体:【  

“到会44人,同意44人。协商议题通过!”近日,天长市郑集镇向阳社区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就12个居民组砂石路养护方案进行协商讨论,经举手表决,明确了人员分工、砂石分配、运输费用等事宜,协商议题顺利通过。2021年底,向阳社区被确定为全国497个村级议事协商实验试点单位之一。一年多来,社区协商的事项既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矛盾纠纷的难点堵点,又涵盖惠民利民便民、扶贫助残帮困的好事要事,协商解决大小事项37个。

2022年以来,天长市紧抓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契机,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把村级议事协商贯穿村级事务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拓宽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解决好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村级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创新村级议事协商模式,丰富协商主体

天长市大力构建“1+N+X”协商模式。“1”为协商委员会主任,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N”为村(社区)书记以外的其他“两委”成员、村(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成员、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单位代表和专业人士等;“X”为利益相关人员。根据每次协商的议题,动态调整参与协商的人员。同时,组建村(社区)以下协商委员会,实现网格化全覆盖。这种模式既体现协商主体的多元性、代表性与开放性,又符合农村的实际,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为保证村级议事协商工作常态长效开展,各村(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协商议事厅,每个党小组设立议事点(室),为议事协商提供固定场所。通过整合基础公共设施、场地等,设置议事亭、议事长廊等,也可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进行,快速解决问题,提升协商效率。

建立协商议题征集机制,规范协商流程

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集中听取,群众通过微信群、电话、意见箱反映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确定议题清单,共分为公共事务类、基础设施类、乡风文明类、公共服务类、权益保护类等5大类40余项具体事务,做到协商目录清单化。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天长市形成了村级议事协商规范的流程体系,即“六步六单”,主要包括协商议题采集、协商议题确定、协商议题交办、协商议题办理、协商结果公示、协商结果评议等步骤,每个步骤形成清单,进而完成协商共治的闭环。重特大村级事项利用村(居)民委员会、“两委”会、“两委”扩大(联席)会等形式,确定、交办协商议题,严格“六步六单”程序;一般性村级事项采集后,根据事项需求,按照网格包组包片或村(社区)干部职责分工可直接进入办理程序,做到步骤灵活。绘制了村级议事协商流程图,广为宣传,让群众一图看懂协商。

完善村级协商议事制度,保障协商效果

天长市立足自身实际,结合村级议事协商实验要求,强化党组织在基层协商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推动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提升议事协商实际效能,激发村级治理的最大活力,全力画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同心圆,助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天长市修订“三会一课”工作制度,发挥党建引领在基层协商治理中的牛鼻子作用;制定村(社区)“两委”扩大(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提升协商治理水平,推进党委政府相关政策在基层党组织的贯彻落实;制定村(居)民委员会会议制度,不断提高村(居)民议事协商参与度,强化基层自治,激发基层活力;完善议事协商监督评议机制,做好协商事项跟踪监督,回顾总结议题办理情况,同时做好协商过程的记录和图片等资料归档,适时开展公开评议。

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充分发扬民主、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切实提升了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意见交流碰撞,促成了不同利益群体达成共识,构建起“德治、法治、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