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中学第十二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12-25 10:08
    【字体:打印

    天长中学第十二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

    2022-2025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二十大报告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的论述。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促进学校更快更好更稳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天长中学第十二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

    一、基本现状

    办学历史悠久。天长中学创建于1928年。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由最初的两个初中教学班逐步发展为一所完全中学(1958年),1999年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高中。2003年,学校整体东迁,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规模适度。学校占地面积306亩,建筑面积5.5万平米。拥有61个高中教学班,其中国际班6个;在籍学生3000余人,其中国际班300人;在编教职员工26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06人,一级教师111人。

    办学设施齐全。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阅览室、通用技术标准教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运动场、网球馆等。配备了班班通电子白板,建成了智慧校园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系统,全校教师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

    办学理念先进。学校传承“诚勤睦任新”五字校训,确立了“注重发展教真人,开发潜能育全才”的办学理念,完善了校风教风学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办学成就显著。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逐步形成了正面教育、活动引导、全程管理、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模式,成效明显。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连续多届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2019年6月被命名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学校还被多所全国“双一流”著名高校确立为优质生源基地。始终坚持“全面提高,亮点突出”的教学目标,形成了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教研、重视学科竞赛、注重能力培养的工作机制,成绩优异。连年获得滁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奖,成为众多双一流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始终坚持承继传统、拓展创新、内外结合、学用并重的育人思路,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较好提升。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二期工程(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学术报告厅)要启动,教学设施设备要添置更新;办学经费紧张要解决;教师职称晋升晋级困难,工作积极性要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尖子生培养要巩固强化;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要研究、实施、入心、落地,依法治校执教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要上新台阶。 

    二、总体发展目标

    1培养目标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办学目标

    注重发展教真人,开发潜能育全才。

    三、基本思路

    坚守党建领航、师德导航、安全护航,注重内涵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在德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诸方面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模式,打造美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民满意学校。

    依托现有条件,高端定位,高格设计,精心运筹,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档次,打造核心文化,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引领和教育功能;以优质班主任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队伍;牢牢把握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增长点,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快速形成的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新型“深度学习”高效课堂,绿色、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评价机制和评估方案,以科学、人文的管理激励广大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教书育人,以良好高效的机制保障学校的健康、平稳、和谐发展。

    四、具体目标

    1实施科学管理。遵循“人本”思想,以尊重为前提,以制度为保障,以激励为手段,营造“规范+情感”的管理文化,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创造一种既规范有序又宽松和谐,既竞争进取又团结协作的管理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均衡、持续、和谐发展。

    2健全德育体系。营造“积极、创新、共生”的德育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全员育人格局,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讲诚信、有爱心和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中学生。

    3优化教师队伍。增强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意识,特别加强近几年大批量新增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广大教师具有优良的师德、科学的教学观、精良的专业素养、较高的科研能力;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学科集体战斗力,努力形成团结、合作、奉献、高效的学科团队;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班主任队伍管理方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和管理班级的水平。

    4完善考评制度。不断修订完善德育、教学、校园安全、后勤服务以及社团活动等一系列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各项考评制度、方案的杠杆和导向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浓厚的科学管理氛围,打造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协调统一的学校管理新特色。

    5深化教学改革。在巩固过去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顺应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启动并实施“深度学习”教学项目教学改革,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深度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幅度提升。

    6打造校园文化。一是建设好环境文化。打造好完整美丽校园,整体规划校园特色景点,完备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功能设施。二是提升精神文化,完善校史陈列馆建设,建好校内一周文化长廊,编好校志,用厚重的学校历史文化熏陶人;用艰辛而辉煌的办学历程感染人;用一代代的名师风范激励人;用一批批杰出校友鞭策人。

    7彰显办学特色。按照“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基本要求,集思广益,总结我校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三大领域的既有优势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潜,找准新的增长点,力争使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协调统一的学校管理特色、以模式构建促进教学效益不断提升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及规范有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特色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

    五、主要任务

    (一)学校管理。

    1坚持践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走“学校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主发展”的管理之路,通过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实现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共同愿望。

    2健全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激励导向的考核奖励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继续探索“让有为者有位”的行之有效的教干队伍建设和管理方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形成科学有序的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

    3完善评价机制。遵循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评价方案,发挥好评价的杠杆作用,激励并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正向进取,励志前行,营造学校满满的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4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凡学校的重大决策都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教职工充分讨论后由教代会通过后实施。

    5落实行政、监督、反馈三大管理机制,尤其要落实好党委、工会对学校行政管理诸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

    6继续实行和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进一步加强辅助和后勤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总务部门服务学校、保障运行的能力。

    (二)德育工作。

    1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做到进校园、进课堂、进脑入心见行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爱国爱党与爱校爱家有机融合,把个人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孝亲爱友的优良品质。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做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做大气、大方、大度的天中人。

    4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形式,让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喜闻乐见、踊跃参与。

    5.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入每个学科教学之中,组织好周一升旗仪式、入学前教育、主题班会、志愿者社会活动和校内外社团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学生、美德少年,精心安排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革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办好青年党校,将德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每一环节。

    6不断构建德育工作的立体网络体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关工委和社区、群团组织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关联、密切合作的立体网络,着重关注解决好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取向等方面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全面而有个性地学习进步。

    7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展学生自我活动。有序组织学生到企业、入社区、进机关、跑田头,参加社会实践,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家乡变化,针对实际问题,积极想方设法,既为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做准备,更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创新、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8发挥好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阳光的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工作。

    1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改革的教育改革新形势,积极推进课堂改革。

    2继续狠抓教学常规的精致化管理,向过程管理要效益。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引导作用,激发求知欲望,尽快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3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利用智慧校园的丰富资源,构筑课堂上下、校园内外多种平台,切实减轻学生过量的学习负担,摒弃题海战术,达到“轻负高效”。依托信息平台,融合大数据管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逐步建立质量监查体系。

    4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制定系统的校本教研方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重点加大备课组的管理力度;全面落实好“每周无课日”教研活动,确保每次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实效。

    5加强学科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竞赛,更好地运用新兴教学模式,更新传统理念,积极申报滁州市级以上各级科研课题。带着问题导向,发现,解决,提高,确保三年内有更多更高层次的成果获奖,涌现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和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6完善办学条件。一是完成校园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大型多功能报告厅。二是按国家一类标准添置实验、艺体器材用品及图书,建设纸质和电子阅览室。三是努力争取办学经费,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逐步解决教师职称晋升晋级问题,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强化师德建设,重视专业培训,打造一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业务能力一流的教师队伍。以二十大精神为指针,以“四有”好教师为标准,加大学习宣传和管理,严格师德考核,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真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塑造天中教师“健康、大气、儒雅、亲和”的良好形象,形成崇德尊师的优良校风。

    2.加强“党员名师工程”建设。发挥骨干教师、优秀党员教师辐射带动作用,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促进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脱颖而出;更多成立名师工作室孵育名师;鼓励更多教师获评能手、骨干、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3.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并完善校内教师选聘制,逐步推行班主任选聘制;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更多地向一线教师倾斜,实行收入待遇与工作效能挂钩,引领教师爱岗敬业,健康成长。

    4强化学习与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及教改促动、同伴互助等不同的方式、渠道和手段,全力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尽快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5建立促进师资队伍快速成长的激励机制。

    1)完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方案,坚持学年度定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考核和评价,并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2)建立培训机制。持之以恒的坚持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组织好暑假全员培训,落实“三个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把继续教育、业务学习进修等作为教学工作的新常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3)健全奖励机制。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更多地向一线教师倾斜,实行收入待遇与工作效能挂钩,引领教师爱岗敬业,健康成长。

    6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度。用好名师工作室专项资金,建设高质量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名师标准培养中青年教师。

    (五)教育科研工作。

    围绕新课标带来的新导向、新课程实施遇到的新情况、新高考改革的新问题,切实加强研究,探究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坚持以“教研科研一体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1进一步完善教研科研激励机制,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严格教科研常规工作考核制度,并与评先评优、职称晋级挂钩,增强约束力。

    2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竞赛,更好地运用新兴教学模式,更新传统理念,积极申报滁州市级以上各级科研课题。

    3加强对各级立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力争早出课题成果并尽快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生产力。

    (六)校园文化建设。

    1在原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培植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发展的新型理念文化。

    2完善制度文化,科学规范地制定完善学校党建、德育、教学、安全、后勤、绩效考核、校内聘任、文明校园创建、学校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党委书记和校长经常性沟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化管理和民主监督,细化工作过程。把全员、全面、全程管理落到实处,做到点点滴滴无小事,事事处处皆育人。

    3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行为文化。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依托新建筑墙体、楼宇空间以及绿化场地,进一步提升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校园创建‘六好’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文化建设档次和水平,同时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4着力打造环境文化。完善校园硬件设施,美化校园每一个角落;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学校、园林化学校,不断扩增育人亮点,让楼亭、道路、广场、教室等充满内涵;让树木、花草、翠竹等植物四季芳香;让校园成为学生心驰神往、快乐成长的神圣优美的知识殿堂。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快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打造好团结、务实、创新、清廉的领导集体。二是积极探索构建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以领导方式转换深化治理结构转型,以形成党政合力激发办学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优势深度融合。三是加强党建工作和党组织的保障监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工会、青年团建设,强化教代会参政议政民主管理职能,倾听一线教师呼声,关心职工生活,改善工作环境,让教职员工安心、全身心投入工作。四是加强校内职能部门管理和效能建设,充分调动中层班子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稳定、有序、高效地开展。

    2.坚持依法治校。转变办学思维,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讲规矩、用规矩、守规矩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办事行为,做到凡事有准则、有程序、有监督、有责任、重大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策。把个人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3.打造平安校园。严格贯彻疫情防控规定,为师生编织安全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健全校园安全制度,细化校园安全管理。安全无小事,生命大于天。重点时段、重点区域三级值日必须在岗。消除门卫、实验室、消防等安全隐患。按国家规定,实行校园封闭化管理,堵住不安全通道,严防闲杂人员来往,确保师生高高兴兴进校来,平平安安放学去。

    4.强化教育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办好天中微信公众号、广播站,用好电子屏,扩大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及时宣传学校教育活动和办学成就,宣传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发挥省示范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天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校务公开、党务公开、信息公开,提高办学的透明度。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各界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形成办学的合力。

    5.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辅助和后勤队伍建设,落实责任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继续实行和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切实做好监督和管理。切实做好校舍校具校产的添置、维护保管、台账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民主理财、开源节流工作,建设国家级节能示范学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绿色学校,积极争取办学经费,逐步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增强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指数。

    未来三年,挑战和机遇并存。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发展新征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作为提升新台阶。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要发扬“驰而不息,进无止境”的精神,以奋斗者的昂扬姿态,改革创新,团结拼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而不懈努力,创造天长中学办学历史上的新辉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