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9 16:27
    【字体: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417日在天长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杜永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天长撤县设市30周年。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点,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再出发的奋进姿态,拼字当头走在前,实干为先争一流,天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达5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13项国家级荣誉,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全省建筑业十强县等18项省级荣誉。老工业基地改造、“亩均论英雄”改革、“质量强省”建设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民营经济发展位居全省一类县第二。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拼经济、强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制造业向新而行。位居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第二。智能测控装置(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获“国字号”认定,入围工信部首批100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发力“新三样”,总投资80亿元的海泰新能、50亿元的博源环回等项目签约开工,昆宇新能源一期、超隆光电二期、众鑫科技、鑫铂新能源汽车铝部件等项目投产。合金材料产业聚合成势,成功举办首届合金材料产业峰会,江顺精密、天迈新材料等项目落户,产值突破40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加速发展,成功举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圆桌会议,今矿矿泉水、君乐宝牧场、冠生园食品等项目开工。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建成天工云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入围省重点平台;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3家。实施技改项目97个,完成技改投资36亿元,增长40%。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居全省第二,3家企业入围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

    分层培育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工业企业分层培育计划,新增规模企业90家,总数720家,保持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总数16家,全省县级最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总数97家。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4家,总数133家。4家企业入围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英发睿能获评滁州首家独角兽企业、全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企业上市“茉莉花开”计划,一药业登陆北交所;鑫铂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8.8亿元,实现“三年连增”。新增制造业贷款35亿元,增长30%。推进惠企政策及招商引资政策“免申即享”,兑现各项惠企资金3.8亿元,减免缓退各类税费6.2亿元。

    服务业复苏向暖。推进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上商贸企业115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11%。抓好促消费,开展“徽动消费乐享千秋”活动,发放消费券300万元,拉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8000多万元。房地产市场逆势增长,实施“一缓两增四优化”政策,房地产投资67.7亿元,增长5.1%;商品房销售面积104.2万平方米,增长1.2%,在滁州唯一实现正增长。突出稳外贸,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5家,总数490家,其中:千万美元以上企业30家;实现外贸进出口12亿美元。

    (二)千方百计抓项目、强支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项目招引成果丰硕。“三新”项目以及5亿元以上项目数均居滁州第一。新签约亿元项目65个,其中:10-30亿元项目7个、30亿元以上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数增长29%;海力源科技、永岳医疗、庞度科技等项目签约。新开工亿元项目5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鑫铂环保、兆隆纸业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新投产亿元项目4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鑫铂光伏、天大石化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投产。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开展境外招商2次,签约外资项目3个,利用外资3714万美元。

    项目推进务实高效。深化“三全”项目管理机制,推行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实现审批整体提速30%。全口径谋划重点项目400个,总投资3250亿元。实施省重点项目208个,新开工62个,新竣工39个,开、竣工率均居滁州第一。参加省集中开工项目57个,总投资495亿元,开工率、纳统率均为100%。三季度投资“赛马”获省政府激励。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位居全省第二。宁淮铁路天长段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全省首座天然气调峰电厂成功并网。

    项目保障精准有力。成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22个,争取发债资金31亿元,增长30%。在全省县级唯一与国开行开展“整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额度200亿元。城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获评双AA+,全省县级首家;农文旅集团获评AA+;科技工业发展公司8亿元公司债成功发行。探索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兴办企业,供应集体建设用地2005782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121.05万亩。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61272亩。15个重点项目能耗指标得到保障。

    (三)持之以恒建平台、强园区,创新生态持续改善

    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科技创新“四题”模式被中央深改办刊载。出台科技创新十条新政,聚力打造更优创新生态。启动“一产业一研究院一研发团队”建设,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研究院建成运营。新增省级创新平台7家,总数85家。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推进规上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30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29家、总数417家。成功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天长专场暨第31届人才科技节。积极加入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承办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大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聘3名中外院士担任产业顾问,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5名、人才团队8个。

    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滁州高新区扩容增能,实施10个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总投资29亿元,新拓展面积4平方公里。新开工亿元项目15个,新投产10个。启动“管委会+公司”改革,赋权经济管理事项34项。获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安徽自贸区滁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入选全省制度创新案例1个,二季度“赛马”评议全省第一。金牛湖新区4条道路完成续建,17平方公里起步区路网全面建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二期加快建设,在校师生规模达6000人。泛美航空大学城一期建成招生。中铁科创园一期建成,招引入驻戎光科技、米浪科技等13家科创型企业,二期全面动工。深入推进“4+6+4”镇域培育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新投产34个;镇级财政收入增长30%,铜城镇达3.8亿元、净增0.9亿元,秦栏镇首次突破3亿元、净增1亿元,亿元以上镇达9个。5个镇入围全省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

    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开展“为企优服务提升年”活动,办理企业诉求968件,办结率100%,为企服务考核滁州领先。新增市场主体1.25万户,总数9.1万户优化政务服务,建立市镇村三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会商联办机制。金融业快速发展,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再上百亿台阶、再创历史新高,余额分别达775亿元、745亿元,增量分别达115亿元、142亿元。增加政府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新增政银担业务30亿元,科技担保公司支持实体经济获评全省优秀。推进“一产业一基金”建设,基金总规模突破百亿。

    (四)久久为功优品质、强功能,城乡颜值持续彰显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初核。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修编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城建重点项目45个,完成投资38亿元。实现天宁大道向西贯通、学苑路向东延伸,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口袋公园4个。新建城市生态停车场6个、车位400个,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站29个、充电桩359个。改造老旧小区17个,完成水电一户一表改造老旧片区20。实施住宅物业管理“六整治六提升”,34个无物业小区引入新“管家”。推进天然气管网更新改造和扩面延伸,新增城乡燃气用户1.15万户。率先建成县级城市生命线工程(一期)监测中心。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欠账,“善待母亲河”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分步实施34个治理项目,总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14亿元。以铁的手腕治理环境污染,完成银定河、合群河、港口渠、安乐路西侧沟城市黑臭水体和汊涧、铜城、万寿、金集境内9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完成胭脂湖综合治理、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镇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扩面等8个项目,推进内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11个项目,新老白塔河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标。开展“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整治餐饮油烟、噪声和恶臭异味扰民问题527件。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滁州市交办24个问题整改销号。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2.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0.6%。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创新聘任10名企业河湖长,川桥河获评省级幸福河湖。冶山矿山修复加快推进。天蓝气净、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正在成为常态。

    文旅实力不断壮大。推进十大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2亿元。龙岗景区、茉莉山水田园综合体投入运营。完善“99公路”沿线节点打造,建成郑集678乡愁忆馆、汊涧萌鸡农场等旅游节点,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增3个城市阅读空间,兰芬书屋获评长三角最美阅读空间。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演出46场,入选全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开展建市三十周年“艺响天长”文艺系列活动,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成功举办。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第一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接待游客385万人次,增长30%;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增长19%

    (五)坚持不懈促振兴、强三农,和美乡村持续蝶变

    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覆盖率达80.8%,增幅全省县级第一;粮食种植面积215万亩,总产85.5万吨,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水稻单产提升获评全省高产典型。完成5个粮库高大平房仓建设,新增高标准粮仓储备能力18万吨,总量达45万吨。开展耕地保护问题专项整治,动真碰硬推进违法用地整改。耕地保有量面积141.9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5.18万亩,均实现稳步增长。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实施焦涧水库除险加固、釜山时湾水库补水站、大通安乐水库补水站等13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0.4亿元,增长45%

    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出台“强农十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放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全省“首证首单”,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总数5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28亿元,增长5.9%。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滁州市级9家,总数分别达15家、31家。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个、应用场景7个。做好“土特产”文章,新认证“两品一标”14个,总数70个;新增“皖美农品”品牌2个,总数8个;“天长芡实”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千秋山羊肉”、“天长三黄鸡”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四年优秀。井亭、三元、长山、福胜4个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数量全省县级最多。完成5个省级中心村、39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新建农村道路150公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通过国家验收。郑集镇船塘村获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调度、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全省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六)用心用情办实事、强民生,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连续四年获评全省优秀。各学段持续扩容提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市级评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通过教育部实地核查,高级技工学校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天宁小学、同心初中、工业学校四期开工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2个,新增学位270个、托位200个。成立市疾病预防控制局,疫情防控“迎峰转段”平稳有序。中医院新院区、汊涧和铜城两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投用。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通过国家“五级乙等”区域测评,为全省县级首家。推进国家卫生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创成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7个、省级卫生村43个。获评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医防融合工作获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人民医院获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示范。全面完成全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康复之家”建设两项试点任务。

    民生实事落实有效。50项省定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人代会票决的10项市级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建成滁州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专场招聘会111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31个,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92%。“民声呼应”快速响应,办结群众反映事项121件、政务服务便民热线2.3万件,群众满意度97.4%。以决不把历史问题遗留给历史的担当,有效解决供销、粮食等系统职工以及退役军人群体遗留问题,积极推进问题楼盘矛盾化解,圆满完成恒大“保交楼”任务。

    基层治理高效有序。深入推进镇街赋权,发达镇承接272项、一般镇承接266项、街道承接147项审批执法事项;优化乡镇权责清单工作入选第三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危化品、有限空间、城镇燃气等11个专项整治,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有奖举报制度,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完善“路长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整改隐患497处。落实地方金融风险处置攻坚行动,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全力抓好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重拳出击电信网络诈骗,平安建设考核全省第一。高质量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统计数据质量有效提升。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从“六破六立”入手,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全力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推进各类巡察整改;强化审计监督。修订政府工作规则。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一般性支出下降5%。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成果,实现镇街合法性审查规范化建设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议案建议83件、市政协提案56件。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创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融媒体等工作获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奋斗蕴含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广大投资者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多年来关心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支持、参与天长建设和发展的企业家、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3年,我们遇到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总体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内外部需求同步收缩,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压力,经济运行面临中短期困境,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未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二是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优质项目支撑不足、项目推进速度不快等问题依然存在,争先进位的压力持续加大。三是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等底线工作持续面临压力。四是少数干部担当作为不够,全局观念、政策水平、办事效率、拼抢意识有待提升,等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永葆斗争精神,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努力把各项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滁州市以及天长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锚定“强富美”“113”奋斗目标,在滁州打造长三角“四个地”、建设“七个强市”中当好标杆、走在前列,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天长。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11%,在实际工作中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增强发展驱动力。打造创新平台矩阵,推进“一产业一研究院”建设,与中南大学共建合金材料产业研究院,加快实现公共研发平台主导产业全覆盖。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电磁兼容性实验室,支持鑫铂股份与合肥工业大学、天康集团与安徽工业大学共建省重点实验室。新建省级研发平台5家,探索建立“科创飞地”1个。推进科技招商,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30项以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深化规上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新增科技贷款10亿元以上。

    以产业集群塑造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主攻“新三样”,抢占新能源汽车产品应用新赛道,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抢先布局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支持天大新能源、英发睿能、昆宇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加快技术迭代、扩大产能;超前布局后端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回收利用等业务。做优做强智能测控装置(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品向前沿高端发展,打造在全国更具竞争力的地标性产业。培优培强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争取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长三角最大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做好“无中生有”产业培育,确保海力源科技、硅基新材料等项目投产,力争硅基材料产值早日突破百亿。

    以分层培育提升产业支撑力。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分层培育计划,新增规模企业80家以上,总数突破800家;新增百亿企业1家、十亿企业6家、亿元企业20家,加快壮大“百亿领航、十亿带动、规上支撑”企业方阵。突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10家,总数保持全省领先。全力推进英发睿能、佳诺威上市进程,富安电子报辅导备案,争取主板上市再突破。实施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天工云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用,新接入企业100家,开发企业级平台5家以上。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00个,完成技改投资45亿元。支持天康集团、缸盖公司等5家企业争创省级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创成滁州市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4家。

    (二)坚持以进促稳,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双招双引攻坚再加力。推深做实“3+3”产业链“链长制”,发力“新三样”,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异地落户等工作机制,绘制产业图谱精准招商,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力争50亿、百亿级项目实现再突破。加强外资项目、外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保障,力争新签约外资项目4个,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5家。深入实施“汇天揽才”计划,对标长三角先进人才政策,力争引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5名,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5名、人才团队12个。新建东市区人才公寓5栋,不断优化人才安居环境。

    提升投资效益再加力。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十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确保君乐宝乳制品产业基地、中新表面处理产业园、劲松科技、一药业生物制剂、江顺精密等一批项目开工;海泰新能、博源环回、天迈新材料、康弘管材、今矿矿泉水等一批项目投产。完善“三全”项目管理机制,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超400个,计划完成投资260亿元;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省集中开工项目,确保项目数、投资额和开、竣工率滁州领先。抢抓国家增发国债机遇,做好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争取各类资金40亿元以上。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力争民间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双百行动”,存贷款总量再跨百亿台阶、增量再破百亿关口。持续开展增减挂钩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000亩,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

    激发消费潜能再加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富品物流、众彩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加大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引育,新增限上企业8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建好电商直播基地,力争网络零售额达30亿元以上,增长15%。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扩容升级“徽动消费乐享千秋”活动,强化新能源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补贴;争创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创成全省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县、首个满意消费先行示范区。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纵深推进重点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任务,推深做实农业生产设施确权颁证和抵押贷款省级试点。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天长医改升级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稳步推进镇街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

    建强开放发展平台。进一步发挥高新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围绕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地、百亿企业培育带、千亿园区增长极”,确保全省开发区考核先进位次,奋力建设全国百强高新区。力争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8个,50亿元、100亿元项目各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新投产10个以上。深化与长三角先进园区合作,探索“总部+基地”“研发+制造”共建模式。实施未来发展空间规划调整,拓展发展空间4平方公里。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支持园区公司争创AA+信用等级。释放自贸联动创新区平台效应,确保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个以上。

    深度融入一体化发展。深化与南京六合对接合作,争取天长—六合新型功能区通过省级认定。加快完善酒店、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欧洲风情街全面投入运营,争取冰雪乐园等高端文旅项目落地,力争高端制造业项目招引取得突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二期建成投用。加快中铁科创园一期招商、二期建设,新入驻科创类企业10家以上。加快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力保障宁淮铁路天长段建设,推进通航机场建设,金天仪高速力争开工建设;协调推进高邮湖运西闸改造前期工作,加快白塔河水运大通道扩能升级。

    创优“天一流”营商环境。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擦亮“亭满意天一流”营商品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广大“天外来客”充分感受天长的温度、速度与力度。完善企业家约见市领导等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企业家恳谈会,畅通企业诉求办理机制。完善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政策资金“一键送达”长效机制。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模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规范自由裁量权,落实企业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打造招投标领域最优营商环境。

    (四)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深入推进“善待母亲河”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老白塔河生态环境治理等26项重点项目,分步推进沿线镇域排水设施改造、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持续提升新老白塔河生态功能,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内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河道水系联通工程,新建初雨调蓄池2个,新增河口湿地3处,改造雨污管网12公里和沿河排口21个。加强水源地保护,编制实施釜山水库水质达标方案,确保水质持续转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白塔河创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白马河创成省级幸福河湖。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向优。实现PM2.5平均浓度稳步下降、优良天气比例稳步上升。推进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建设,保持秸秆禁烧零火点。扩容提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新建高新区西部片区污水处理厂,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全力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严防返黑返臭。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严打偷排乱倒行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龙源昆宇1GW共享储能基地建设,促进光伏建筑一体化,争取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型智慧能源试点示范,新增新能源装机10万千瓦以上。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全面建成投运,谋划启动园区集中供热项目。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完成人工造林200亩、退化林修复3000亩、森林抚育1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个。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10家,建设长三角高附加值林产品供应基地。

    (五)坚持夯实基础,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推进“皖东粮仓”建设。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产量在17亿斤以上。落实“长牙齿”硬举措,严守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基本农田高标化改造率达90%。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创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推进水利领域“两手发力”,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水利基础设施提升、二峰灌区续建配套等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水利根基。

    持续做大“三头三尾”增值文章。统筹“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工作,推进“千秋山羊肉”等预制菜产业发展,加快打造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确保君乐宝牧场建成投产。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5%,建设全省农产品加工强县。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个、应用场景7个。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个,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新建肉牛养殖项目2个,新增饲养量2000头,培育肉牛产业强镇1个。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汊涧食品小镇发展能级。支持大通镇建设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持续打造和美乡村“天长样板”。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建好4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争创全省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市、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力争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五连优”。建成5个省级中心村,完成4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整治,完成改厕600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建成4个镇资源化利用中心。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达90%。改建农村公路17公里,维修220公里,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创建成果。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方式,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六)坚持城乡融合,加快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

    塑造城市品质新风貌。深化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推进40个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工项目14个,完成投资46亿元。加快1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9处老旧片区水电一户一表改造。新建口袋公园2个、生态停车场2个,新增新能源充电桩320个。完成平安南路、天宁大道、学苑路延伸工程和万寿路、天宝路、同心路、内环西路改造,基本建成城东新区“三横十纵”路网。高标准开展高铁新区城市设计及重点片区建筑概念设计,开工建设站前广场、交通换乘中心和高铁下穿路网,实施禹王河改道。

    提升城市治理新水平。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提升行动,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整治违法搭建、不文明养犬、飞线充电等行为。整合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城市水体数字化、智能化综合运管平台,实现城区水系“一网统管”。开工建设市区第二水厂。完成“皖美红色物业”创建三年行动,实现物业服务覆盖率100%,争创更多全省“美好家园”小区。全面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

    激发镇域发展新活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全面推进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增强镇域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向更高质量迈进,加快形成“4+6+4”镇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经济强镇要有5亿元以上项目落地,重点镇要有2亿元以上项目落地,特色镇要实现亿元以上项目新一轮全覆盖。力争镇域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只增不减。支持铜城镇加快建设全省特色乡镇。汊涧、杨村争取入围全省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力争百强镇达7个。

    (七)坚持以民为本,加快构建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更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双减”长效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成果。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好天宝幼儿园、天宁小学、同心初中。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工业学校四期建设,支持工业学校联合举办高职专业学院、泛美航校扩大市外招生规模。推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省体育强市创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智慧体育公园、口袋体育公园3个,建成千秋小学冰雪运动场,办好安徽省第十届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

    建设更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创成国家卫生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加强公立医院专科建设,新建省级专科1个、市级专科3个。支持中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中药制剂中心、省级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实施基层卫生院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新建3个镇卫生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委培村医24名。健全“一刻钟医保服务圈”,推进参保结算便民化。加快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新建老年医疗护理院2个,创成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市。

    建设更高品质文化供给体系。加快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发挥文化艺术中心主阵地作用,举办各类演出50场以上,为群众提供更多文化盛宴。新建3个城市阅读空间,发挥“15分钟阅读圈”站点功能,让城市飘满书香。实施重点文艺项目、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加强文旅人才培育。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三项行动”,支持郑集镇申报全省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标准化建设试点。完成“99公路”全线节点打造,龙岗景区争创4A级,创建3A景区2个,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

    建立更高质效民生保障体系。高质量落实省定50项民生实事,办好人大代表票决的10项市级民生实事。加强和改进“民声呼应”工作机制,高质效办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力争群众满意度98%以上。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00个,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880套,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

    (八)坚持底线思维,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守牢安全生产红线。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深做实网格化管理,发挥有奖举报监督作用,推行“专家+执法+服务”模式,更加专业精准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面落实“路长制”,推进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遏制交通事故多发态势。全力推进D级化工园区创建,促进园区高质量安全发展。推进金牛湖新区、高铁站区消防站建设,全面完成基层消防“一镇一委一所一队”建设。

    守住重大风险底线。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机构等风险。推进房地产项目逾期交房治理,强化预售资金、交付质量等监管,持续做好“保交楼”工作。严格政府债务管理,牢牢兜住“三保”底线。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开展地方金融风险处置攻坚行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增加担保公司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持续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全方位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守好社会治理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积极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建设市镇两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纵深推进平安天长建设,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打早除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确保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组织作用,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震、气象、供销等工作,做好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做到“忠专实”“勤正廉”,以高质量履职保障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持之以恒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在深学细悟中感悟思想伟力,在学以致用中激发奋进动力。

    始终把依法行政落在实处。开展政府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力求各项工作不留遗憾、不留后遗症。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深化府院、府检联动,确保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市镇两级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率100%。做好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复查复核,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创建全省普法守法先进市。

    始终把增强本领抓在日常。增强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生态理念谋事干事能力,着力提升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市场化意识、专业化水平、国际化视野,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在推动天长高质量发展和攻坚克难上挑大梁、担重任、作贡献。

    始终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建立健全清单化、闭环式落实机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让“愿景图”早成“实景图”。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以实际行动践行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用政府的“奋斗指数”换来发展的“质量指数”和群众的“满意指数”。

    始终把清正廉洁立在前面。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深化整治国资国企等领域和粮食购销等行业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监督,更好发挥审计和统计监督作用。

    各位代表!当前,天长已历史性地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硬核的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精彩的天长篇章!

     

     

     

     

    名 词 解 释

     

    1.“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业。

    2.“一缓两增四优化”政策:“一缓”,缓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两增”,对住宅类项目,增加住宅一楼庭院和顶楼阁楼;“四优化”,对小区配建幼儿园、养老、社区用房和装配式建筑不作硬性要求,实行区域统筹、合理规划。

    3.“三新”项目:新签约项目、新开工项目、新投产项目。

    4.“三全”项目管理机制:“全口径项目管理、全要素项目保障、全周期项目服务”机制。

    5.科技创新“四题”模式:“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6.“4+6+4”镇域培育计划:铜城、秦栏、汊涧、杨村4个经济强镇,金集、仁和、石梁、冶山、永丰、万寿6个产业重点镇,郑集、新街、张铺、大通4个农文旅特色镇。

    7.“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整治餐饮油烟、噪声和恶臭异味扰民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专项行动。

    8.“六整治六提升”专项行动:整治物业服务企业履约、业主委员会履职、有关单位履责、房屋质量和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其他突出问题,提升物业服务专业化、业主委员会履职规范化、基层治理现代化、物业管理信息化、物业纠纷化解、维修资金使用便利化水平。

    9.“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10.“标准地”:指在完成区域能评、规划环评等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11.“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2.“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13.水利领域“两手发力”: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

    14.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三项行动”:文艺强基行动、文艺赋能行动、文艺扎根行动。

    15.“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24年1月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