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06 15:08
    【字体:打印

    天长市十七届人大

    二次会议文件(一)

     

     

    政府工作报告

    ——20221227日在天长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杜永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和历史罕见干旱的不利影响,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逆势奋进,勇毅前行,在大战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获得11项国家级荣誉、16项省级表彰,7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位列全国第六、全省第一,全省乡村振兴考核连续三年获评优秀,滁州市综合考核蝉联“三连冠”,滁州高新区综合考评全省第六。经济运行季度“赛马”稳居全省前三,三季度全省第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7亿元,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1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990元、26650元,分别增长9%10%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力项目投资,进一步稳好大盘、夯实底盘

    项目建设跑出新速度。建立“三全”项目管理工作机制,细化全口径管理,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88个,总投资1796亿元;省重点项目188个,总投资1232亿元,完成投资200亿元,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优化全周期服务,建立“1+5+N”服务机制,参加省集中开工项目52个,开工率100%。全省首座天然气调峰电厂,龙源昆宇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天大新能源从签约到投产用时200天,鑫铂新能源汽车铝部件从签约到主体完工用时180天,不断刷新“天长速度”。强化全要素保障,成立20亿元产业发展母基金;发行专项债项目19个,发债总额24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各项无偿资金10.8亿元;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拓展建设用地可腾挪空间10万亩;争取用地指标1.26万亩,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聚焦新能源、合金材料、仪表线缆三大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医疗用品及器械、电子信息三大潜力产业,顶格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集聚效应持续显现。招引龙源昆宇、捷威动力两个百亿工业项目,鑫铂环保合金材料、众鑫新能源汽车电机等7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8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1,46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转化率67.6%;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5个;实现境内省外到位资金230亿元。出台高层次人才团队十项措施,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3人、人才团队7个。

    政策落实展现新成效。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政策措施,出台工业高质量发展30条,兑现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各类惠企资金3.7亿元,“减免缓退”各类税费16亿元,为320家企业续贷过桥23亿元。金融存贷款再创历史新高,余额双超600亿元,增量双超110亿元。创新推出“技改贷”“科特贷”等融资产品,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6亿元、涉农贷款70亿元。率先出台支持房地产稳定发展六条举措,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滁州领先。

    (二)聚力产业发展,进一步提质扩量、锻长补短

    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选聘科技特派员166人、建成工作站23个;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1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3%;开展农民增收“四大行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1.69。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完成制造业投资12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16个。高性能有色金属和合金材料产业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占地5亩以上企业亩均绩效评价全覆盖;出台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方案,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近1000亩。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8%;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上企业113家,电商企业90家;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8家。

    分层培育高质量推进。实施工业企业分层培育行动计划,新增规模企业70家,总数630家,保持全省第一;鑫铂股份、天大环保产值跨上百亿台阶,百亿企业达4家;英发睿能产值超50亿元,新增3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1家,总数15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总数14家,居全省第一;天康、缸盖、安缆3家企业入选省单项冠军培育库。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家,总数109家。一药业北交所上市过会,英发睿能完成辅导备案;鑫铂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7.8亿元。

    园区发展高质量提升。滁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省发改委等五家省直单位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和开放创新获评全省前三;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亿元,拓展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各镇园区特色发展格局持续显现,化工园区通过省级安全风险评估,建成智慧平台、危化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汊涧食品产业园今麦郎制面二期、庞度一期等4个亿元项目投产;秦栏电子信息产业园签约30亿元中新工业绿岛项目;杨村工业园完成扩区450亩,新建亿元项目12个。

    (三)聚力改革创新,进一步创优环境、激发活力

    创新主体不断强化。启动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行动,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1家,总数24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天康集团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尚特杰电力、安徽电缆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京仪股份、嘉丰美术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家,总数76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2个,企业研发投入14亿元;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80项。新增发明专利284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5件。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统筹推进11项国家级、9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新争取国家级试点4个、省级试点4个,天长改革工作在省委深改委会议作汇报。农村土地延包试点经验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形成“1+3+21+N”制度体系,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1104宗,面积872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000万元。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新增土地流转10.7万亩,流转率75%。实施“标准地”改革,出让标准地10宗,面积1300亩。做实田长制改革,建成“智慧守土”监管系统。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常态化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优环境、稳经济”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近6000个,企业满意度全省前列。商事制度改革继续领跑,企业开办服务更加便利,发出全省首份“一市一照、证照合一”营业执照。新增私营企业3770户、个体户9440户,市场主体总数8.87万户。推进镇村综合窗口改革,实现镇街131项、村级63项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全市通办。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滁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复制推广17项创新成果,3项成果入选安徽自贸试验区创新典型经验,全省同级最多。

    (四)聚力城乡统筹,进一步补齐短板、提升品质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实施59项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24项重点项目完工。全民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新地标建成投用,天长地久文化园、胭脂山公园、西花园建成开放。城南新区三期路网加快建设,天宁大道、新河南路、科教路等建成通车。完成永福路、东北过境线改造,石梁路东延工程贯通,改造易堵交口2个,治理易涝点5个。改造老旧小区18个,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3个。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完工。

    乡村振兴快步推进。深化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新增“三品一标”10个,总数140个;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3个,总数8个。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占比升至75%。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建成4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整治提升39个自然村庄,改厕600户。蝉联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域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9000余户信用户发放贷款12.6亿元。扛牢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粮食总产86万吨,实现十九连丰。

    基础设施稳步跨越。滁天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天长与省内高速直达快通。“99公路”全线通车。宁淮高铁天长段、通用机场、金天仪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升级改造县乡公路100公里,完成G345国道、X126大通至石梁段、X139关塘至郑集段改造,老天铜路修复工程、高邮湖风光带小关至龙岗段完工。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加快推进,完成51座小水厂整合收购。开工建设变电站3座。金牛湖新区新建主次干道1622公里,起步区生态路网基本建成,科创园、长兴苑等项目加快建设。

    (五)聚力生态优先,进一步擦亮名片、绘浓底色

    生态治理持续加强。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央、省历次环保督察和滁州市级交办的7个问题完成整改销号。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白塔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基本完工。实施24处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完成东市区、化工园区、金牛湖新区污水处理厂新建,秦栏、杨村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推进高新区、汊涧、石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启动10个镇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完成红山园艺场矿山治理修复。

    环境质量持续优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明显,PM2.5PM10同比分别下降3.2%16.9%,优良天数比例83.2%;秸秆综合利用量70万吨,利用率95%。完成内城河水质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建成白塔河流域水质自动站12个,新老白塔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建成釜山水库、高邮湖城市饮用水源地3个水质预警站。完成高邮湖退捕。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不断加强,质量稳中向好。

    绿色低碳持续推进。推深做实林长制,新造林240亩,退化林修复3400亩,森林抚育5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电节水行动,电力迎峰度夏平稳有序。实施第二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在杨村建成首个碳汇林基地。建成68处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规模36.6兆瓦。

    (六)聚力民生改善,进一步兜牢底线、温暖民心

    社会事业更加有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入围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省级教育督导考核连续三年优秀。投入资金14.2亿元,建成炳辉中学高中部、同心小学、兴业幼儿园;实施6所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新建工程。工业学校通过省中职A类评估。圆满完成省十五运承办任务。卫生服务稳步提升,人民医院健康综合楼建成投用,中医院新区主体完工;汊涧、铜城卫生院完成改建新建。妥善处置数起输入性疫情,打赢“4.10”疫情歼灭战;设立核酸检测点76个,建成健康驿站、方舱医院。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新博物馆、科技馆、少儿图书馆、民国藏书楼等建成开放,建成5个城市阅读点。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推进社保提标扩面,新增参保人数7260人,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5%以上。实施省定民生实事16项,投入资金15亿元。发放各类困难群体救助补贴1.7亿元。十项暖民心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73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80个,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培训徽菜师傅251人;扩大口腔类医保支付范围,完成儿童局部涂氟4240人、窝沟封闭3730人;改造农村敬老院16所,新建老年食堂51个;新增公办园学位900个、托位120个;配建改造28个小区、19个村健身设施;新建城市公共停车场7个;改造2个城区、2个镇农贸市场。为民办十件实事基本完成。

    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巩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成果,顺利通过民政部结项评估。推进“八五”普法,新增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两次获公安部表扬;连续24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开展信访“百日攻坚”行动,全省唯一实现信访“零进京”“零赴省”,荣获首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通过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质量强县复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消防、燃气、经营性自建房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稳步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宗教和顺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我们深入落实省委“一改两为”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议案1项、代表建议116件,政协提案66件。办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2.2万件,满意度超99%。持续强化审计和统计监督,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5%。支持工青妇、工商联、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等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外事侨务、史志档案、地震、气象、供销、融媒体等工作也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2022年,我们顶住经济下行重压,应对多重风险挑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企业家、建设者以及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天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产业升级步伐不快,重点区块有待破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与现代化治理水平相比还有不足,等等。对此,我们将尽心竭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厚望。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恰逢天长撤县设市30周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为此,我们确定明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滁州市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聚焦“强富美”,决胜“113”,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新天长。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以上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争取完成得更好。重点开展十大行动:

    (一)全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要坚持“三全”项目管理工作机制,把项目和投资摆在突出位置,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天长”。

    强化项目全口径管理。抢抓国家新一轮政策机遇,放眼长远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充实全口径项目库;谋划5000万元重点项目超400个,总投资3000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50亿元;谋划省重点项目超180个,总投资2200亿元。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聚焦产业链招商,坚持链长负责、专班推进,确保引进亿元项目6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产业链项目占比75%;力争50亿元、100亿元重大项目再有新突破。

    强化项目全周期服务。顶格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君乐宝长三角基地、中新工业绿岛、今矿矿泉水等1010亿元以上项目尽早开工,加快鑫铂新能源汽车铝部件、今麦郎拉面范等12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龙源昆宇、康弘精密管材等1110亿元以上项目投产。全速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宁淮高铁天长段、通用机场建设,力争宿扬高速天长南、平安互通、金天仪高速开工建设,宁天城际二期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强化项目全要素保障。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谋划申报国家专项债、中央预算内等项目30个以上,额度20亿元以上,在国家和省政策盘子中争取更大份额。做好“亩均论英雄”改革后半篇文章,开展低效企业整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亩均税收增长20%以上。争取用地指标8000亩以上。组建产业基金3支,总规模50亿元。

    (二)全力开展企业分层培育行动。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要坚持“51111”分层培育目标,加快形成工业企业“未来森林”,建设更高质量的“活力天长”。

    强化优质企业带动。围绕“通过5年努力,力争百亿企业达10家、上市公司达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00家、规上企业达1000家”的目标,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坚持百亿级企业引领,力争鑫铂股份产值达200亿元,天大铜业、天大环保、天康集团达150亿元。加快企业上市推进,英发睿能、佳诺威完成报会,富安电子辅导备案,嘉瑞医药“新三板”挂牌,新增上市后备企业20家。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集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10家。推动企业梯次升级,新增今麦郎、天大新能源、超隆光电等50亿元企业3家,徽宁集团、天翔集团等30亿元企业4家,10亿元企业5家,亿元企业15家;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启动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更加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六有”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比,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4%。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增校地合作2家,实施合作项目30项,转化成果30项。推动“一产业一研究院”建设,建成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南信大天长研究院。办好人才科技节,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0名,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省级以上领军人才项目5个。

    强化政策服务推动。及时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免申即享”,用政府效率指数换取企业发展指数。畅通企业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60亿元。深入开展“优环境、稳经济”活动,建立健全“领导主动约访、部门联动会诊、明确责任处理、定期开展回访”的常态化“遍访企业、助企纾困”工作机制。进一步弘扬激发企业家精神,激励支持企业敢干、敢闯、敢投。拓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一网通办”服务项目,推进“跨省通办”合作。完善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推进“证照注销联办”改革试点,新增民营企业2500家、个体工商户4500户。高质高效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任务。

    (三)全力开展实体经济提效行动。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要坚持以构建“3+3”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导,推进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更高质量的“千亿天长”。

    筑牢现代制造业“压舱石”。深入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做大主导产业规模,仪表线缆、合金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超70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绿色食品、电子信息、医药医疗用品及器械产业产值分别超150亿元、100亿元、50亿元。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战新企业10家以上,产值增长15%以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争创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成区域级工业互联平台,推进“智转数改”,建成30家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3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深入实施“锻长补短”行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整合优化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城区商业体系建设,争创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创成全省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12%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省平台服务业企业15家、限上单位80家,力争销售额过亿元商贸企业达25家;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5家;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20家,争取电商零售额达25亿元;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改造镇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30个以上。支持城乡居民改善住房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保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滁州领先。打响“天长地久”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回暖复苏,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增长30%以上。

    (四)全力开展乡村振兴提质行动。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总抓手。要坚持“1234”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建设更高质量的“美好天长”。

    以产业增强乡村振兴动能。实施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项目40个,确保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中期评估。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能级,加快冷链物流园、芡实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新引进产业项目3个以上。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打造数字农业工厂1个,推广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个;新增“三品一标”5个、“皖美农品”品牌2个;创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争创国家级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改造提升2万亩,新增土地流转6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总面积双超百万亩。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80家。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种植优质专用粮162万亩,落实北大荒垦地合作1万亩,发展订单农业13万亩;新增芡实种植1500亩,延长芡实加工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争“千秋山羊”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以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金集、汊涧创成省级示范镇,打造光华、李坡等5个省级示范村;建成三元等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启动5个中心村建设。完成40个自然村庄整治,600户改厕。启动釜山、时湾水库和大通、安乐水库补水工程建设。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成“四好农村路”150公里。加快云上村落、乡愁忆馆、川桥湾等99公路沿线节点建设,完成10个乡村景区化改造,龙岗红色古镇景区建成运营;长山村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1200宗。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集体经济实体化经营试点,力争集体经济总量过亿、所有村达30万。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项目10个,面积3万亩。拓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果,新增涉农贷款70亿元、农户贷款20亿元;全面铺开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为农户提供20亿元风险保障。压实田长制,护好每一寸耕地。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体系建设,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全力开展开放平台建设突破行动。重点平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要坚持“高质量、一体化”,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质量的“开放天长”。

    高质量建设滁州高新区。锚定“全国百强、全省前五”目标,高水准编制国家级高新区总体规划、5个专项规划;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确保新引进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超500万元、亩均税收超30万元。实施投资10亿元配套设施项目,启动城东片区产业示范园、绿色能源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先进园区合作,建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健全“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做到“拿地即开工”。深入实施滁州联动创新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制度创新10件以上,复制推广省级经验15件以上,承接上级赋权事项47项。

    高水平完善金牛湖新区。加快推进天长-六合一体化发展新型功能区建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期建成招生,科创园一期建成运营,长兴苑安置小区竣工交付,推进野生动物王国项目建设;加快童话大街、酒店、影院、运动中心等项目招商运营。围绕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探索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紧盯在谈项目抓签约落地,确保新引进亿元项目5个以上。

    (六)全力开展镇域倍增赶超行动。镇域强则县域强。要坚持构建“4+6”镇域经济新格局,建设更高质量的“共进天长”。

    强镇领跑带动。铜城、秦栏、汊涧、杨村四个镇实施倍增计划,对标长三角发达镇,着力打造现代化工业强镇。每个镇新增规上企业8家、上市后备企业2家,引进亿元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1个。铜城镇紧盯化工产业做优做强,提升园区安全监管能力,在全国强镇榜单争先进位。秦栏镇紧盯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加速电子产业转型升级,争取入围全国强镇榜单。汊涧镇紧盯百亿级食品产业园目标,打造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集聚区。杨村镇紧盯医疗器械、高端金属制品产业,打造镇级特色园区标杆。

    重点镇加速赶超。金集、仁和、冶山、石梁、永丰、万寿六个镇开展赶超行动,每个镇新增规上企业3家,引进亿元项目3个。金集镇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培育壮大汽配产业。仁和集镇聚焦智能实验和环保装备产业,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冶山镇紧扣与金牛湖新区一体发展,推动玩具产业升级壮大。石梁镇实现与高新区融合发展,做到差异协同互补。永丰镇用好城郊优势,推动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协同发展。万寿镇抢抓机械强农机遇,培育壮大农机装备产业;推进兆隆产业园建设。

    特色镇同步跟进。郑集、新街、张铺、大通四个镇围绕彰显特色,坚持以一产推二产促三产,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郑集镇突出“文”字,主攻文化用品制造业,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新街镇突出“美”字,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重要节点镇。张铺镇突出“绿”字,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大通镇突出“农”字,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强镇。

    (七)全力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城市要有温度,建筑可以阅读。要坚持“品质提升、功能完善、精细管理、数字赋能”,建设更高质量的“宜居天长”。

    推进城市提质扩容。新建续建45项重点项目,建成20项,完成投资59亿元。城南新区加快提质,天宁大道全线通车,6平方公里路网、公共设施全面完成;加速高铁站区核心区建设,启动站房、站前广场、交通换乘中心建设,推进高铁下穿道路及1.35平方公里路网建设。东市区全面扩容,打通平安南路,两横十纵路网建成通车,实施12.8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建口袋公园4个,绿道5公里,力争创成国家园林城市。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编制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启动城市体检。实施内城河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系统开展排口整治、管网改造和活水工程,实现城区水系互联互通。实施港口渠水环境综合治理。启动自来水厂二期建设,完成天然气场站改扩建,提升城市供水供气能力。分步实施老旧小区水电“一户一表”及增容改造。加快老西门特色街区打造。

    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投入运营,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建设。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精细治理城市公共空间,强化违章搭建、乱停乱放、不文明养犬等行为整治。推进“皖美红色物业”三年行动,新增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0个。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试点,扩容升级餐厨垃圾处理站,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八)全力开展善待“母亲河”行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以提升白塔河流域水环境为重点,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建设更高质量的“生态天长”。

    以更严要求推进环境治理。紧盯中央、省环保督察和滁州市级交办问题整改销号,加大跟踪执法力度,严防问题反复。制定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完成高新区、汊涧、石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启动郑集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11个镇污水处理管网延伸扩面工程。治理农村黑臭水体8条,总长13.5公里。全面完成高邮湖、胭脂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冶山废弃矿山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利用。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建设。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建设大气网格化微站二期;确保PM2.5PM10稳定下降,优良天气比例超85%。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推动河湖长制走深走实;建设新老白塔河流域水质自动站三期,新建自动站8个,实现全流域水质实时监测,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川桥河创成省级幸福河湖。开展高邮湖科学回捕试点。

    以更实举措推进绿色发展。落实“双碳”战略,锻造绿色能源产业新优势,天然气调峰电厂主体完工、单个机组并网运营,龙源电力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保持秸秆禁烧“零火点”,争创省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园区。落实林长制,新造林3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建设碳汇林基地100亩。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示范县创建,新建4个镇垃圾资源化分类处理中心。

    (九)全力开展民生实事暖心行动。悠悠万事,民生为本。要坚持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建设更高质量的“幸福天长”。

    落实落细暖民心行动。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5750人,开展劳动技能培训500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380个,就业见习岗位400个。培训徽菜师傅60人。新建村级养老服务站11个,新增老年食堂30个。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00个,托位100个。开放运行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建设体育强县。新建城市公共停车场6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个。培训家政从业人员5000人。改造提升2个城区、5个集镇菜市场。新增老年教学点29个。

    提质提升教育卫生服务。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启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新建同心初中、天宁小学,完成实验小学、广陵小学、第二小学扩容;加快工业学校四期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建成投用中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广陵院区、千秋院区。完善急救调度指挥机制,建立院前急救体系。推进健康天长建设,争创国家卫生县(市)。开展省综合医改试点示范,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办好20件省定民生实事、10项市级民生实事。开展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推进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规范化建设,争创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市。新建7个城市社区阅读空间,“15分钟阅读圈”基本形成,创成滁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关心关爱残疾人、低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兜好兜准困难群众基本幸福“底线”。

    (十)全力开展风险防范化解行动。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要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天长”。

    绷紧安全发展之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好安全稳定重大责任。开展金融风险处置攻坚,持续降低不良率和代偿率。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兜牢“三保”底线。深化市管国企改革,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坚决控负债防风险。抓实安全生产,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建立健全镇街消防“一委一所一队”,提升基层消防应急能力。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

    筑牢疫情防控之堤。着力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强化医疗物资和药品储备,提高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和群众常规诊疗,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夯实和谐稳定之基。开展全省基层治理“一委两中心一改革”试点,推动基层治理持续提效。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打击整治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开展信访事项化解攻坚,更好回应群众诉求。巩固双拥创建成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推行“三化”监管,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位代表!目标在前,重任在肩。全市政府系统将始终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以自身建设新成效赢得代表支持、人民认可。强化政治建设。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兴学习之风,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政策研究,引导干部破除思维定势、路径依赖,着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强化依法行政。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加强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强化实干担当。深化“一改两为”,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扭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建立政府工作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完善督查反馈、奖惩问责制度,确保各环节顺畅流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推动工作执行更有力、落实更有效。强化廉政建设。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严格制度执行,确保政府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新的发展蓝图已然绘就,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已经起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坚定的必胜信心,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向着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天长奋进!

     

     

     

     

     

     

     

     

     

     

     

     

     

     

     

     

     

     

     

    附件

     

    名词解释

     

    1.“三全”项目工作机制:全口径项目管理、全要素项目保障、全周期项目服务。

    2.1+5+N”服务机制:1名项目所属领域的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项目论证会议,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建、应急管理等5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涉及项目落地的N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统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3.“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4.“两强一增”“提质扩量增效”“锻长补短”行动:202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

    5.农民增收“四大行动”: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

    6.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1+3+21+N”制度体系:1个改革试点实施方案、3个组织保障、21个实施办法和若干个配套制度。

    7.“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性统一评估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至少五项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8.“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9.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0.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

    11.省委“一改两为”要求: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

    12.51111”企业分层培育目标:2022年开始,计划通过5年努力,力争百亿企业达10家左右,上市公司达10家左右,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00家左右,规上企业达1000家左右。

    13.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六有”全覆盖:有机构、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有项目、有成果。

    14.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

    15.乡村振兴“1234”发展思路:一个目标、两个保障、三大支撑、四条路径,即以“打造中国中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天长样板”为目标,以“人才、资金”为保障,以“改革、金融、品牌”为支撑,以“规划引领、项目为王、产业振兴、文化共建”为路径。

    16.“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17.消防“一委一所一队”:建立镇街消防安全委员会,挂牌成立镇街消防所,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18.“三化”监管:市场监管系统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

     

     

     

     

     

     

     

     

     

     

     

     

     

     

     

     

     

     

     

     

     

     

     

     

     

     

    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221225日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