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概况信息 > 天长概况
天长概况

天长概况

发布时间:2024-02-01 16:17  信息来源:天长市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字体:【   分享到:

天长全景1.jpg

天长全景2.JPG

天长全景3 .JPG

天长全景5.JPG

天长全景6.jpg

天长全景4.JPG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  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高邮湖西岸,与长江、淮河相邻,地处北纬32°27′27″至32°57′36″、东经118°39′19″至119°13′23″之间,西与安徽省来安县接壤,北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金湖县毗邻,东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隔湖相望,南与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南京市六合区相连。天长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捷,是南京都市圈县级城市之一,市区距扬州50千米,距南京75千米,西傍京沪铁路,长深高速、宿扬高速、宁连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内河航道诸多,经高邮湖连接洪泽湖直达长江。全市国土面积1770平方千米,境域东西宽约53千米,南北长约56千米,边界总长293.13千米,其中省界270千米,县界25.13千米。

【气候特征】  天长市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旱、雨季分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5毫米,多年平均气压1014.5毫巴,多年平均日照1972.9小时,夏、秋季日照较多,冬、春季较少。2019年,天长市年总降水量为670.9毫米,较常年偏少37.5%;年平均气温16.0℃,较常年偏高0.7℃;总日照时数为2046.9小时,平均每日5.6小时,总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74.0小时。6月17日入梅,7月20日出梅,入梅接近常年,出梅较常年偏晚11天,梅雨期偏长,但雨量偏小,梅雨期总降雨量124.7毫米,较常年偏少53.1%。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干旱、低温冰冻、高温等极端天气。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天长市区域总面积1754.15平方千米,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221.35万亩,林地面积35.54万亩。

水资源。天长市水资源总量6.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5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69亿立方米。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7条,均属淮河水系,分别是新白塔河、老白塔河、铜龙河、杨村河、秦栏河、川桥河、王桥河,流域总面积2609平方千米,河流总长度428千米。主要湖泊有高邮湖、沂湖、洋湖,高邮湖为省际湖泊,总面积638平方千米,库容22.3亿立方米,其中天长境内面积约为70平方千米;沂湖位于位于天长市东北、高邮湖西岸,水面面积22.9平方千米,库容0.33亿立方米;洋湖位于天长市以东、高邮湖西岸,水面面积11.13平方千米,库容0.2674亿立方米。共有水库146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29座、小(二)型水库108座,总库容5.0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03亿立方米。

动物资源。天长市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185种。鸟类15目41科166种,其中留鸟46种、夏候鸟54种、冬候鸟31种、旅鸟29种、其他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类,有鸮形目猫头鹰一种,安徽省一级保护鸟类,有杜鹃目8种,夜鴷形目所有种(啄木鸟7种),雀形目燕科所有种,以及黑枕黄鹂(黄莺)、红嘴 蓝雀、灰喜鹊、寿带和红嘴相思鸟等。安徽省二级保护鸟类,有白鹭、中白鹭、雁形目所有种(雁鸭类)、野鸡、太平鸟、小太平鸟、伯劳科所有种、乌鸫、画眉、大山雀、暗绿绣眼等。爬行类8种,主要有乌龟、鳖、多疣壁虎(壁虎)、北草蜥、游蛇 (水赤练)和蝮蛇等。兽类10种,主要有草兔、獐、黄鼠狼、狐狸、刺猬、猪獾、狗獾和蝙蝠等。

植物资源。天长市野生植物资源有522种。乔木以杨类、榆类和栎类为主,主要分布在西南片的釜山林场、草庙山林场等乡村林场及横山园艺场。竹类有淡竹、紫竹等。灌木主要有蔷薇、紫穗槐、木槿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野菊、蒿类、狗尾草、芦苇、荻等。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苦参、仙鹤草、野菊花、金佛草、苍耳子、墨旱莲、茵陈、枸杞等,共82科239种。饲料、绿肥类植物有田皂角、紫穗槐、空心连子草、金鱼藻、泥湖菜、蒲草、满江红、浮萍等。

矿产资源。天长市共查明(含简测)的56处矿区(床)、矿点,其中大型1处,小矿3处。查明(含简测)资源储量较大的矿种有石油、铁矿、砖瓦用粘土和建筑用玄武岩。累计探明含油面积32.33平方千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4981.21万吨;动用含油面积20.49平方千米,动用地质储量458.62万吨,储量动用率10.9%;标定采收率3.56%,可采储量1830.87万吨。金属矿产以铁矿资源为主,铁矿资源储量75.12万吨。非金属矿产石料1646万吨;粘土109.75万吨。

历史人文

【建置沿革】天长历史上最早见诸于文献记载建置是春秋时期卑梁邑。唐初设置天长县(初称千秋县)。中共抗日民主政府时期,曾两次与高邮等县合并改称天高县。解放战争期间,为纪念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中国共产党地方政权曾两次将天长县改为炳辉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炳辉县,属皖北区滁县分区专员公署,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1月12日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59年12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炳辉县为天长县,次年1月5日,炳辉县正式改称天长县,1961年3月复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滁县地区。1993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下文撤销天长县,设立天长市(县级),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辖,暂时委托滁州市代为管理。

【区划人口】2021年,天长市辖14个镇、2个街道,即秦栏镇、铜城镇、汊涧镇、永丰镇、杨村镇、万寿镇、仁和集镇、石梁镇、张铺镇、新街镇、金集镇、冶山镇、郑集镇、大通镇、千秋街道和广陵街道。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28512人,人口出生率为7.02‰,死亡率为6.96‰,自然增长率为0.06‰;男性318638人,女性309874人,性别比为103:100 (以女性为100)。

【传统文化资源】天长市有文字可参考的历史为2500多年,以地面文物承载的文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境内文物丰富,胜迹众多,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已经登记普查的文物点204处;已经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56项,其中天官画和孝文化属省级非遗;已经普查上报的革命遗址34处,其中石梁土城遗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旧址、杨捷将军墓石刻、青狮墩遗址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博物馆藏品丰富,有各类文物藏品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0件,二级文物92件,三级文物417件,尤以环形玉龙、玉壁、云纹铁剑、木工工具、镂空柄青铜匕首、青铜熏香炉、漆虎子等最为珍贵。

【旅游资源】天长市可接待游客的景区、乡村旅游点已达10余处,其中国家3A级景区4处、2A级景区3处,省、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处。主要旅游景点有红草湖湿地公园(滨河公园)、龙岗抗大八分校纪念馆(古镇)景区、釜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井亭休闲生态度假区、博物馆、护国寺等。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天长撤县设市30周年。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点,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再出发的奋进姿态,拼字当头走在前,实干为先争一流,天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达5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13项国家级荣誉,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全省建筑业十强县等18项省级荣誉。老工业基地改造、“亩均论英雄”改革、“质量强省”建设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民营经济发展位居全省一类县第二。

(一)全力以赴拼经济、强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制造业向新而行。位居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第二。智能测控装置(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获“国字号”认定,入围工信部首批100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发力“新三样”,总投资80亿元的海泰新能、50亿元的博源环回等项目签约开工,昆宇新能源一期、超隆光电二期、众鑫科技、鑫铂新能源汽车铝部件等项目投产。合金材料产业聚合成势,成功举办首届合金材料产业峰会,江顺精密、天迈新材料等项目落户,产值突破40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加速发展,成功举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圆桌会议,今矿矿泉水、君乐宝牧场、冠生园食品等项目开工。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建成天工云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入围省重点平台;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3家。实施技改项目97个,完成技改投资36亿元,增长40%。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居全省第二,3家企业入围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

分层培育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工业企业分层培育计划,新增规模企业90家,总数720家,保持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总数16家,全省县级最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总数97家。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4家,总数133家。4家企业入围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英发睿能获评滁州首家独角兽企业、全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企业上市“茉莉花开”计划,峆一药业登陆北交所;鑫铂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8.8亿元,实现“三年连增”。新增制造业贷款35亿元,增长30%。推进惠企政策及招商引资政策“免申即享”,兑现各项惠企资金3.8亿元,减免缓退各类税费6.2亿元。

服务业复苏向暖。推进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上商贸企业115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11%。抓好促消费,开展“徽动消费•乐享千秋”活动,发放消费券300万元,拉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8000多万元。房地产市场逆势增长,实施“一缓两增四优化”政策,房地产投资67.7亿元,增长5.1%;商品房销售面积104.2万平方米,增长1.2%,在滁州唯一实现正增长。突出稳外贸,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5家,总数490家,其中:千万美元以上企业30家;实现外贸进出口12亿美元。

(二)千方百计抓项目、强支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项目招引成果丰硕。“三新”项目以及5亿元以上项目数均居滁州第一。新签约亿元项目65个,其中:10-30亿元项目7个、30亿元以上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数增长29%;海力源科技、永岳医疗、庞度科技等项目签约。新开工亿元项目5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鑫铂环保、兆隆纸业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新投产亿元项目4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鑫铂光伏、天大石化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投产。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开展境外招商2次,签约外资项目3个,利用外资3714万美元。

项目推进务实高效。深化“三全”项目管理机制,推行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实现审批整体提速30%。全口径谋划重点项目400个,总投资3250亿元。实施省重点项目208个,新开工62个,新竣工39个,开、竣工率均居滁州第一。参加省集中开工项目57个,总投资495亿元,开工率、纳统率均为100%。三季度投资“赛马”获省政府激励。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位居全省第二。宁淮铁路天长段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全省首座天然气调峰电厂成功并网。

项目保障精准有力。成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22个,争取发债资金31亿元,增长30%。在全省县级唯一与国开行开展“整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额度200亿元。城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获评双AA+,全省县级首家;农文旅集团获评AA+;科技工业发展公司8亿元公司债成功发行。探索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兴办企业,供应集体建设用地200宗5782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12宗1.05万亩。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6宗1272亩。15个重点项目能耗指标得到保障。

(三)持之以恒建平台、强园区,创新生态持续改善

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科技创新“四题”模式被中央深改办刊载。出台科技创新十条新政,聚力打造更优创新生态。启动“一产业一研究院一研发团队”建设,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研究院建成运营。新增省级创新平台7家,总数85家。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推进规上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30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29家、总数417家。成功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天长专场暨第31届人才科技节。积极加入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承办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大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聘3名中外院士担任产业顾问,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5名、人才团队8个。

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滁州高新区扩容增能,实施10个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总投资29亿元,新拓展面积4平方公里。新开工亿元项目15个,新投产10个。启动“管委会+公司”改革,赋权经济管理事项34项。获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安徽自贸区滁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入选全省制度创新案例1个,二季度“赛马”评议全省第一。金牛湖新区4条道路完成续建,17平方公里起步区路网全面建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二期加快建设,在校师生规模达6000人。泛美航空大学城一期建成招生。中铁科创园一期建成,招引入驻戎光科技、米浪科技等13家科创型企业,二期全面动工。深入推进“4+6+4”镇域培育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新投产34个;镇级财政收入增长30%,铜城镇达3.8亿元、净增0.9亿元,秦栏镇首次突破3亿元、净增1亿元,亿元以上镇达9个。5个镇入围全省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

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开展“为企优服务提升年”活动,办理企业诉求968件,办结率100%,为企服务考核滁州领先。新增市场主体1.25万户,总数9.1万户。优化政务服务,建立市镇村三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会商联办机制。金融业快速发展,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再上百亿台阶、再创历史新高,余额分别达775亿元、745亿元,增量分别达115亿元、142亿元。增加政府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新增政银担业务30亿元,科技担保公司支持实体经济获评全省优秀。推进“一产业一基金”建设,基金总规模突破百亿。

(四)久久为功优品质、强功能,城乡颜值持续彰显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初核。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修编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城建重点项目45个,完成投资38亿元。实现天宁大道向西贯通、学苑路向东延伸,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口袋公园4个。新建城市生态停车场6个、车位400个,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站29个、充电桩359个。改造老旧小区17个,完成水电一户一表改造老旧片区20处。实施住宅物业管理“六整治六提升”,34个无物业小区引入新“管家”。推进天然气管网更新改造和扩面延伸,新增城乡燃气用户1.15万户。率先建成县级城市生命线工程(一期)监测中心。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欠账,“善待母亲河”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分步实施34个治理项目,总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14亿元。以铁的手腕治理环境污染,完成银定河、合群河、港口渠、安乐路西侧沟城市黑臭水体和汊涧、铜城、万寿、金集境内9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完成胭脂湖综合治理、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镇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扩面等8个项目,推进内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11个项目,新老白塔河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标。开展“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整治餐饮油烟、噪声和恶臭异味扰民问题527件。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滁州市交办24个问题整改销号。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2.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0.6%。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创新聘任10名企业河湖长,川桥河获评省级幸福河湖。冶山矿山修复加快推进。天蓝气净、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正在成为常态。

文旅实力不断壮大。推进十大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2亿元。龙岗景区、茉莉山水田园综合体投入运营。完善“99公路”沿线节点打造,建成郑集678乡愁忆馆、汊涧萌鸡农场等旅游节点,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增3个城市阅读空间,兰芬书屋获评长三角最美阅读空间。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演出46场,入选全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开展建市三十周年“艺响天长”文艺系列活动,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成功举办。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第一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接待游客385万人次,增长30%;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增长19%。

(五)坚持不懈促振兴、强三农,和美乡村持续蝶变

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覆盖率达80.8%,增幅全省县级第一;粮食种植面积215万亩,总产85.5万吨,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水稻单产提升获评全省高产典型。完成5个粮库高大平房仓建设,新增高标准粮仓储备能力18万吨,总量达45万吨。开展耕地保护问题专项整治,动真碰硬推进违法用地整改。耕地保有量面积141.9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5.18万亩,均实现稳步增长。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实施焦涧水库除险加固、釜山时湾水库补水站、大通安乐水库补水站等13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0.4亿元,增长45%。

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出台“强农十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放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全省“首证首单”,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总数5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28亿元,增长5.9%。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滁州市级9家,总数分别达15家、31家。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个、应用场景7个。做好“土特产”文章,新认证“两品一标”14个,总数70个;新增“皖美农品”品牌2个,总数8个;“天长芡实”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千秋山羊肉”、“天长三黄鸡”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四年优秀。井亭、三元、长山、福胜4个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数量全省县级最多。完成5个省级中心村、39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新建农村道路150公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通过国家验收。郑集镇船塘村获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调度、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全省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六)用心用情办实事、强民生,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连续四年获评全省优秀。各学段持续扩容提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市级评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通过教育部实地核查,高级技工学校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天宁小学、同心初中、工业学校四期开工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2个,新增学位270个、托位200个。成立市疾病预防控制局,疫情防控“迎峰转段”平稳有序。中医院新院区、汊涧和铜城两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投用。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通过国家“五级乙等”区域测评,为全省县级首家。推进国家卫生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创成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7个、省级卫生村43个。获评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医防融合工作获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人民医院获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示范。全面完成全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康复之家”建设两项试点任务。

民生实事落实有效。50项省定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人代会票决的10项市级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建成滁州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专场招聘会111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31个,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92%。“民声呼应”快速响应,办结群众反映事项121件、政务服务便民热线2.3万件,群众满意度97.4%。以决不把历史问题遗留给历史的担当,有效解决供销、粮食等系统职工以及退役军人群体遗留问题,积极推进问题楼盘矛盾化解,圆满完成恒大“保交楼”任务。

基层治理高效有序。深入推进镇街赋权,发达镇承接272项、一般镇承接266项、街道承接147项审批执法事项;优化乡镇权责清单工作入选第三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危化品、有限空间、城镇燃气等11个专项整治,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有奖举报制度,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完善“路长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整改隐患497处。落实地方金融风险处置攻坚行动,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全力抓好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重拳出击电信网络诈骗,平安建设考核全省第一。高质量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统计数据质量有效提升。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从“六破六立”入手,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全力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推进各类巡察整改;强化审计监督。修订政府工作规则。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一般性支出下降5%。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成果,实现镇街合法性审查规范化建设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议案建议83件、市政协提案56件。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创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融媒体等工作获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