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安徽天长:让“三公里”就业圈看得见摸得着

发布时间:2022-09-23 09:07 来源:天长市发改委 阅读次数: 字体:【  

    为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社区居民就近就业、人力资源精准匹配,解决社区“三公里”范围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市域范围内劳动力用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今年以来,天长市实施“四大行动”、推进“五大工程”,倾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着力解决就业招工“两大难题”,通过“挖掘潜力、外引扩容、吸引回流、提技增能、线上线下”五条路径,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暖心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实施“四大行动”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抓住高校毕业生秋招黄金期,开展“千企百校”集中云招引活动,将云平台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通过第三方平台推送至全国700余所高校,扩大信息宣传覆盖面。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通过开展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推荐就业岗位、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组织参观优质企业等帮扶就业活动,力争使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充分利用部、省、滁州市平台组织市内重点缺工企业参与各类校园专场招聘会。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各项政策,从优化供需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扶持等方面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社保领域助企纾困行动。实施“降、缓、返、补、扩”组合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即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费率按1%执行。缓,即针对餐饮、零售、旅游、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缓缴社会保险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返,即2022年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按50%、中小微企业按90%比例进行返还。补,即2022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900人次,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2000人次,预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300万元以上。扩,即失业补助金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按照规定给予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给予2000元一次临时生活补贴。

    “诊千企、优环境、促和谐”两年行动。加强企业和职工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政府调整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2022年,完成规上(限上)企业规章制度合规性诊断、法律法规宣传、用工服务指导120户以上。2023年,完成全市所有规上(限上)企业诊断、服务工作,规上(限上)企业全部达到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认定标准。

    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公平、规范、竞争、有序的就业环境,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顿“四项行动”:以打击“黑职介”为重点,清理非法人力资源服务活动;以打击虚假招聘为重点,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行为;以打击就业歧视为重点,查处用人单位招聘违法违规行为;以打击侵害劳动者人身财产权益行为为重点,严惩与职介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推进“五大工程”

    “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工程。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助城市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就业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近就业。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8月底,完成对12个城市社区人力资源信息登记和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需求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中心,以零工驿站为载体,打造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将就业服务增容、就业阵线前移,打通政府、企业与求职者的信息壁垒,让劳动者享受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与第三方联手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跟踪了解就业动态数据,形成矩阵化联动体系,实现区域就业闭环。探索推广求职用工APP小程序,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按照“五五”打法,持续推进“政府+园区+企业+市场”帮招模式,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促进劳动者就业。

    重点群体就业扩容提质工程。每年募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400个以上,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2022年,再开发250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积极落实编外教师、劳动合同制员工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工作。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鼓励市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对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第一时间推送到设置公益性岗位的单位,做到认定一位帮扶一位,2022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80个,实行托底安置,确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安置。2022年,在各镇街、社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安全信息员、交通文明劝导员、环境监督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250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情等原因失业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市财政资金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针对农民工群体,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2022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就业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失业农民工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从沪苏浙等地返乡农民工情况,通过本地消化,引导尽快实现就业。

    针对退役军人群体,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少于2次,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每年培训120人,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开展补贴性培训5900人次以上。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天长市技师学院申办进程,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稳步扩大系统培养技术工人规模,提高高级工培养比例,每年稳定向社会输送600名以上合格技术工人。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天长市高级技工学校(天长市工业学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在相近或社会通用专业中选拔在校生组成“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组织教学,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开设“新型学徒制班”,打造“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业与院校双师联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以企业、学校、社会评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引导企业将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21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0人以上。

    人力资源产业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22年达到15家,2025年达到50家。结合天长市实际情况,建设一个专业性、行业性的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积极构建“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套体系+一只基金”的产业培育模式,为企业用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大力培育人力资源产业。依托省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常态化开展市外劳务对接。充分发挥驻外农民工工作站作用,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加强与皖北地区人力资源劳务协作,适时组织园区企业赴皖北举办招聘会,引导皖北劳动者来滁就业,帮助皖北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融入就业地生活。


为保证“四大行动”“五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天长市还专门出台了系列奖补政策。

    “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政策。积极参加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评选申报,力争获省评充分就业社区,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滁州市级财政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9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其中滁州市财政补贴3000元、天长市财政补贴6000元,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

    “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徽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聚焦脱贫人口、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022年,可对因疫情防控停产停业的中小微企业,依据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按500元/人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次,所需资金由省级统筹失业保险基金承担。

    阶段性稳就业补贴政策。结合稳就业需求,按规定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政策。对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因疫情等原因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安置人数,在省级财政给予岗位所在地30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基础上,天长市财政再给予15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

    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自2022年起至2025年,对在该市规上工业企业工作满一年,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非天长籍务工人员,按照国内来往户籍所在地交通费用总额的50%的标准,给予企业一年一次交通补助。所需资金从市财政列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