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日报】将心比心绘就幸福底色

天长市暖民心行动综述

发布时间:2022-08-26 10:18 来源:天长市发改委 阅读次数: 字体:【  

将心比心绘就幸福底色

                              ——天长市暖民心行动综述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滁州见行动。

5月底,安徽省正式发布了《暖民心行动方案》,部署实施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10项暖民心行动。

号令声响,天长市积极响应上级行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一批群众群众关注度高、反应较为集中、年内即能见效的项目,促进暖民心行动提质增效。

就业促进省心。今年,天长市目标任务新增青年见习岗位400个、短期见习岗位240个、公益性岗位370个、临时性专项岗位250个、新增技能人才2100个,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范围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市域范围内劳动力用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暖心服务。到目前,新增青年见习岗位400个完成率100%、短期见习岗位340个完成率141.67%、公益性岗位380个完成率102.7%、临时性专项岗位253个完成率101.2%、新增技能人才3461个完成率164.8%。

“新徽菜·名徽厨”用心。天长市计划每年培训徽菜师傅60人,围绕省、滁州市“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实施方案,专注“四个聚焦”,深度挖掘、开发天长名小吃,打造美食文化特色“名片”,建成“名徽厨”就业创业高端“品牌”,助力本地区文化、餐饮、旅游以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安排徽菜师傅技能培训70人。

老年助餐服务行动顺心。暖民心行动开展以来,天长市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城市社区全覆盖,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23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23个,满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目前已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23个完成率100%、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28个完成率121.73%。

健康口腔行动贴心。口腔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身心健康、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自全省“健康口腔”暖民心行动方案出台后,天长市加强爱牙科普宣传,引导群众养成按时刷牙、定期洗牙等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并制定相关目标任务,把好护牙第一关。

幼儿托育工作安心。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天长市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成立专班,并将托育服务工作进行分解,扎实有序推进。今年计划新增公办园学位900个、新增托位100个,形成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目前进展顺利。

快乐健身行动暖心。今年,天长市计划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和配建27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19个、全年体育项目培训人次0.95万人次、全年参加赛事活动人数4.57万人次,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均已完成。

便民停车行动舒心。天长市计划新增城市停车泊位数450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数400个,信息技术与停车产业深度融合,高效利用资源,基本满足停车需求。目前,已新增城市停车泊位数4527个完成率100.6%、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数413个完成率103.25%。

家政服务放心。如何提高家政服务质量、扩大家政服务有效供给、解决家政服务消费不放心不省心问题,不仅是百姓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更是社会关心关注的民生大事。天长市计划新增家政服务员工制企业1个、培训人员5000个、新增服务人员1000个,提升家政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目前,新增家政服务员工制企业1个完成率100%、培训人员3450个完成率70%、新增服务人员720个完成率72%。

文明菜市行动热心。农贸市场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更是一扇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今年,天长市计划改扩建城区菜市2个、乡镇菜市2个,使全市城区菜市和乡镇菜市达到“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目前,已改扩建城区菜市1个、乡镇菜市2个。

老有所学展现关心。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加剧带来的社会问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丰富老年人休闲生活,天长市统筹谋划,积极推进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充分整合资源,指导市域内所辖老年学校(包括镇、村教学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计划使老年人每年新增学习人数0.29万人、1.67万老年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

下一步,天长市将深入总结暖民心行动特色做法、典型经验、鲜活案例,努力打造天长品牌,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宋家发 徐金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