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27 00:00
    【字体: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17日在天长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贺家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天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9%;规模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160.4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0.3亿元,增长14.3%;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5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23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5元,增长9.7%。连续五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位列第92位,较上年上升2位;位列第十八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第86位;位列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第91位。

    (一)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四大攻坚成效显著

    倾力攻坚优化金融环境和企业帮扶。坚持把稳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融资平台整合转型,挂牌成立城镇发展集团,获评主体信用等级2A级;设立2亿元近泉电气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为213家企业过桥续贷11.5亿元,天振担保在保余额9.1亿元,政银担合作担保业务规模达7.9亿元;通过“易信贷”“税融通”“劝耕贷”“惠农贷”等方式发放贷款2.8亿元;全年市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5.5亿元,比年初净增26.1亿元。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04个,为60家企业补办厂房权证。落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政策,减免税费1.1亿元。支持企业上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总数达10家;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2家,总数达8家。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新增私营企业2975家,总数达15666家,民营经济发展连续六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合力攻坚招大引强。重塑招商工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投资100亿元的天长食品小镇等一批项目签约,投资30亿元的强虹纺织、投资20亿元的长荣光纤光缆等一批项目开工,投资5亿元的今麦郎新上饮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4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60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新签约项目数位列滁州第一,转化率达65.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9.1%。

    聚力攻坚金牛湖新区建设。以金牛湖新区建设为主攻点,争当深度融入“大江北”急先锋。组建强有力工作机构,成立金牛湖新区筹委会。突出规划引领,完成金牛湖新区各项规划编制。全速推进征迁工作,基本完成一、二期征迁,征迁居民户1432户、企事业单位43家,征收房屋面积35.8万平方米;拆违1.6万平方米。强化要素支撑,注册20亿元成立金牛湖新区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融资10.1亿元;获批建设用地1083.6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30亿元的生态路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一期PPP项目签约落地,投资180亿元的天才小镇、投资15亿元的茉莉安居小区、投资3.5亿元的金牛湖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大招商力度,投资100亿元的茉莉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

    全力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总投资达90亿元的68个续建、新建项目,序时推进64个,完成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南市区二期基础设施一期、中医院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新白塔河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项目,基本建成东市区健康公园、红草湖湿地公园北园生态化改造工程,完成老护城河环境整治工程。宁淮高铁天长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滁天高速天长段即将开工建设;S205/S410铜城至冶山段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建成11公里美丽公路,获批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滁州高新区四期路网及配套工程、秦栏路网提升、铜城道路提升、杨村标准化排污口、金集道路绿化亮化等一批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成。

    (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兑现各类奖扶资金1.6亿元。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250个;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列入滁州市重点调度的18个亿元竣工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企业41家,总数达453家。新增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家,总数达92家,实现产值230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总数达47家。新增安徽工业精品1个,总数达9个;新增省级新产品5个,总数达63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总数达7件;新增安徽省名牌产品7个,总数达47个;天康集团获安徽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2家企业入选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1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3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获评全省首届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位列第2位。

    现代服务业速稳效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龙岗古镇旅游修建性详规。注册1亿元成立千秋文旅公司。成功举办首届文旅项目招商推介会,重点打造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龙岗古镇等11个精品旅游项目。铜城镇荣获安徽省千年古镇,金集镇荣获省级优秀旅游镇,龙岗荣获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川桥村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年游客接待量达172.5万人次,增长20%。商贸服务业加快提升,兑现内外贸、电子商务政策扶持资金1221万元,服务业入库项目37个;新增服务业单位26家,总数达140家;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千万元级农村电商经营主体86家;物流企业总数突破100家;永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获评国家农业农村定点市场,滁州唯一。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9%。

    现代农业量稳质升。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全年粮食总产85.4万吨,增长2.7%。新增3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90多万亩耕地“两区划定”工作。成功举办首届千秋剥菓节,获评天长龙岗芡实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绿色专用订单生产面积达45万亩,获评省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新增滁州市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总数达3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3家;新增1家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数达9家,滁州第一。新增农业“三品”45个,总数达119个。获评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三)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创新推深做实

    坚持重大项目拉动。落实项目建设“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持续开展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动态调整千万元以上项目库,实施省重点项目72个,完成投资89.2亿元。强化项目要素保障,争取建设用地指标5411亩;新入库智慧秦栏美丽小城等PPP项目3个,总数达7个,总投资达78.4亿元。实施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治理等水利工程,水利设施投资达2.6亿元,荣获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二等奖;完成110千伏郜山变电站扩建和年度农网改造建设任务,电力设施投资达6800万元。

    坚持重点改革推动。完善医改“天长模式”,强化医共体内部管理,整合医保经办机构,“三保合一”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建成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标准化测评;通过编制周转池招录医务人员114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55.8%;县域内就诊率达92.7%。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达2664万元,增长29.6%,133个村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天长股改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整市推进“三变”改革试点,151个村实现全覆盖。加快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国家级试点,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新增流转土地面积3.2万亩,总面积达82.6万亩,流转率达62%。获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在永丰、金集试点试验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建设“四大机制”,争取上级资金5500万元,带动整合各类资金3.24亿元,建成项目241个。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建设,在16个村(社区)开展试点,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新机制,天一社区获批全省首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现“一张网、两个100%、两个全覆盖”目标;在滁州市率先完成“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率达100%;调整发布新一版政府权责清单,取消权力事项64项;全程推进登记注册电子化,不动产登记中心获评全国百佳便民利民示范窗口。

    坚持科技创新带动。出台科技创新“1+1”政策体系,兑现奖补资金110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3项、购置研发仪器设备补助23项,争取上级奖补资金1500万元;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89家,占滁州市1/3。申请发明专利912件,授权14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成功举办第二十八届人才科技节和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柔性引进3名院士、10名博士等高端人才和闪宿科技、中能交大科技等5个团队;新引进2名博士担任科技副职;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达8家,全省县级第一;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家;新增校企合作研发平台12个。与合工大政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全省推广。滁州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通过专家组验收,待国务院审批。

    (四)聚焦全域共建共享,城乡一体进程加快

    文明创建全面巩固。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以优异成绩通过首次年度复评。入选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2631”工作法,搭建“3+X”指挥平台和“1+7”服务平台,上线全国首家文明实践智慧管理平台,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全覆盖。连续三年举办城市社区孝亲文化节,荣获全国首届弘孝示范城市。中国好人总数达10人,为37名好人发放道德信贷1.26亿元。组建志愿者队伍518支,寿昌公益协会荣获全省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开展移风易俗“四个一”活动,在全省精神文明委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天长市空间规划(2017-2030年)》,开展东城区二期、南市区二期二标段、老城区等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开通运行“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全面启动城南新区建设,拓展城市框架面积7平方公里。实施50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打通天佳南路等4条“断头路”。完成银定河排涝站、港口排涝站等工程。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雨污水管道20公里。新建5个停车场,新增400个停车位。新增、提升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建设10公里绿道。改造3个老旧小区、25个背街小巷。实施天然气管道扩面工程,竣工通气2389户。红草湖南园荣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实现滁州市“零突破”。完成城区第六轮环卫保洁和市容管理社会化第二轮招标,覆盖面积783万平方米。加大“两治三改”,强化征迁拆违,征收房屋面积54.5万平方米,拆违2.7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全面发力。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编排五大类项目150个,去年实施50个。编制《天长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整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4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位列沿江片28个县市区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万寿镇、晏公村等4个镇村获评滁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村。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开展“拆清治”专项行动,完成改厕4018户;建成永丰等3个镇级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整治4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永丰镇获批省级卫生镇;建成11个镇污水处理厂,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全覆盖。编制完成冶山玩具特色小镇概念规划,秦栏镇入选安徽省首批智慧集群建设试点镇,天长南阳休闲食品小镇入选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铜城仪表线缆小镇入选滁州市第一批特色小镇。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滁州市机动式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釜山饮用水源地治理任务,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成42个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开展固体废弃物、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白塔河国控断面平均水质达Ⅲ类水,高邮湖等4个湖泊入选安徽省首批湖泊保护名录。全力推进蓝天行动,开展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秸秆禁烧连续五年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1%,PM10和PM2.5全面达标。推进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下降6%,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做实林长制,市镇村三级林长全覆盖,新增造林面积5213亩,建设省级森林示范长廊5.5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1个,总数分别达14个、60个。做好土地例行督察和卫片执法检查整改,开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

    (五)聚焦补齐民生短板,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就业创业持续推进。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55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11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2%。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推进“互联网+就业”模式,发布招聘岗位1.7万个;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84场,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超额完成滁州帮招任务。就业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7408家,总数达43654家;永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被认定为2018年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去年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实施29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其中市财政配套3.79亿元。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结对帮扶萧县取得积极成效。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月人均560元。提高被征地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获评滁州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最高级A级。对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给予补助补贴。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及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政策。完成16所农村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天长街道获评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923套,改造农村危房500户。开工建设高邮湖渔船集中停靠码头。

    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1所、改扩建2所公办幼儿园,新增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广陵小学、西湖小学建成使用,开工建设千秋小学;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通过省级验收;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再创新高,对口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创成第三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获批三级医院设置,在全省率先建成智医助理试点项目,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扩建5个镇卫生院,新建14个、改扩建1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6家中心卫生院获评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百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林中书屋和城市书房,市图书馆再次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承办安徽省第六届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举办第八届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开秧门农俗文化节。新建市区公共机构场所免费wifi40个。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人武部获评全省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市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中心在全省县级率先挂牌。高质量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人防工作连续11年获省级表彰。工会、红十字会等工作获省级表彰。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化平安天长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守护平安2018铁拳行动,连续21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建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两个村级法治文化园,实现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铜北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滁州市“七五”普法中期考核督导。扎实开展“深重促”“三转”“和风纾怨”等信访专项行动,化解信访积案62件,13个镇创成信访“三无”镇。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双下降”,获国家安监总局表彰。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获批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试点县。强化零售药店、食品加工小作坊、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场所专项检查。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建成全市统一的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

    (六)聚焦提升治理能力,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坚定政治站位。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扎实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全力配合做好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工作,切实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深入开展“三查三问”“三治三提”,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力。

    坚持依法行政。执行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和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严格政府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市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90件、政协提案121件。

    坚守廉洁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加强政府制度建设,不断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政府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购买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审计监督,持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我们深知,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各人民团体,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天长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天长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项目有效投入不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主导产业不够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精准帮扶困难群众仍需巩固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城乡基础设施还存在薄弱环节,民生事业还存在短板,一些领域的信访维稳压力依然较大;五是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创新思维还不够强,勇于担当、敢于破难的工作状态依然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各级宏观政策利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以及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滁州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这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从我市实际看,经过历年来的积淀,天长发展的韧性、空间和动力进一步提升,这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接力前行,全力推动天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滁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九次、十次全会等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有效落实“六稳”工作措施,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五个聚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滁州市前三,努力实现全国综合百强进位、全省保五争先,全力冲刺全国经济百强,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前列。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为此,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引领,致力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聚力优化投资,落实好稳投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重大项目决策推进机制。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投资领域和省“三重一创”建设,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总盘子。充实重点项目库,编报省亿元重点项目8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个,年度计划投资45亿元。全力推进文化艺术中心、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智慧秦栏美丽小城等一批PPP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高、两省”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做好宁淮高铁天长段项目开工对接,启动高铁站区建设;滁天高速天长段全面开工建设;加快S205/S410铜城至冶山段一级公路建设;启动连通滁州东部干线(江北)天长段建设;做好宁天轻轨二期、天长通用机场、天仪高速、S427龙岗至平安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创成省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争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实施秦栏河治理、新白塔河综合整治、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水利工程。建成110千伏建华变,开工建设220千伏陆营变等输变电工程,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牢牢抓住招大引强这个“一号工程”。坚持全员招商,强化“一把手”招商,压实招商目标责任,每季度开展1次集中招商引资活动。创新招商方式,出台市场化招商激励政策,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招商服务。明确招商方向,紧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和行业领军企业,在加大工业项目招引的同时,围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推动招商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加快招商成果转化,完善重点招商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力争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有突破,实现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45亿元。用足用活用好稳外资政策,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以上。

    牢牢抓住金牛湖新区这个“主攻点”。紧盯“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成规模”的新区建设目标,等高对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实施“大江北”战略上取得新突破,加速打造城市副中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明确金牛湖新区管理机构设置。完成一、二期征迁扫尾,推进三期征迁。加快推进生态路网提升工程一期、茉莉安居小区、金牛湖大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恒大儿童乐园、茉莉小镇、星级酒店、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进滨湖风情街、国际双语学校、三甲医院等一批招商项目落地。

    牢牢抓住园区这个“主战场”。探索建立资源共享、受益共分、职责共担的跨区融合管理体制,围绕园区产业首位度,推动园区由分散走向分类,提升园区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力。滁州高新区力争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管理模式,理顺体制机制,提升产业内涵,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招引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秦栏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做优电子信息产业,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铜城提升天长化工集中区功能配套,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严把环保准入关口,实行常态化监管,回应好群众关切。汊涧全力打造华东食品工业集聚区,杨村做大做强医药、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金集重点打造汽车零配件、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冶山推动与金牛湖新区的区镇合一发展,仁和、永丰打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郑集、万寿做好“专精特新”文章,石梁、新街推动与滁州高新区一体化发展,张铺、大通注重发挥农字号特色,天长街道立足现有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逐步将重心放到做好城市建设管理服务和社区治理上。

    (二)突出优化升级,致力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体系

    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主战略。改造提升仪表电缆、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6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增长20%以上;列入滁州市重点调度的18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强虹纺织年产7.8亿米仿真丝面料、长荣光纤年产1500万芯公里光纤光缆、英发睿能年产2GW太阳能电池片、今麦郎年产35万吨挂面、蓝瑟科技年产5000台套自动化设备、超亚环保年产1000套环保设备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库,扶优做强,新增规模企业20家。落实稳外贸政策,通过外引内培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以上。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鼓励企业提质量、创品牌,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新增安徽工业精品1个、省级新产品5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2个。

    始终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增长点。着力推进服务业整体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三湖两山一岗”,推进全域旅游,加快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设立1500万元旅游业发展专项基金,打造沿高邮湖、沿苏乡村旅游线路,建设草庙山旅游休闲颐养小镇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推进龙岗古镇创建4A级景区,支持井亭村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修订服务业扶持政策,建立服务业规上企业储备库,新增限上企业10家、国家统计平台企业10家。加快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创建滁州市电子商务示范镇4个、示范村4个,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30亿元,争创电子商务省级示范县。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加快推进南市区五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始终把现代农业作为重要支撑。发展规模化、品质化农业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铜城芡实产业园建设,加快芡实苗种培育基地和千亩示范片建设,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届千秋剥菓节,打造全国芡实之乡。建设5个一二三产融合基地。推进大通、杨村稻虾综合种养、秦栏牧马湖池塘健康养殖等特色示范园建设。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完善农业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建成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中心。健全市镇村三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实现镇村全覆盖。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试点工作,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新增家庭农场8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农业“三品”13个。

    始终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做到“亲”上加“清”。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落实好稳金融工作任务,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修订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考核办法,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稳步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确保稳贷、续贷,不抽贷、压贷,引导困难企业重组重整,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政银担合作,增加天振担保注册资本金,注资1.5亿元成立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精简续贷过桥资金手续;开展好“税融通”“易信贷”“订单贷”等金融业务;确保全年新增贷款不低于36亿元。支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完成鑫铂铝业、佳诺威木业上市辅导备案。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完善企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民营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

    (三)突出改革创新,致力增强更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深化改革再出发。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去降补”各项重点任务,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稳妥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大简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理顺体制机制,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打造紧密型医共体,丰富医改“天长模式”内涵;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招录医疗机构周转池编制人员,加强中心卫生院专科医生培养;提高健康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医院,升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深化农村股改成果,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国家级试点,建成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应用平台。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级试点,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完成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探索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路径,提炼总结“天长经验”。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建设,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发挥好城镇发展集团龙头作用,力争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综投、交投、美投、金投等平台公司重点围绕产业投资、基础设施、乡村振兴,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做好重点项目融资保障,城投公司压减存量债务、降低债务风险;扩大政府产业基金规模,新设立10亿元新兴产业基金。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事项,实现公共权力运行监管常态化。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启动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深化创新再提升。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创新投入,落实科技创新各项扶持政策,办好第二十九届人才科技节和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新增发明授权专利12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总数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450亿元。做优创新平台,深化大院大所战略合作,做强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建成合工大天长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天长分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长分园;拓展与2家高校、院所的合作,新增校企合作研发平台10个,实施产学研项目20项;每年设立2000万元合工大产业创新引导基金,打造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升级版。集聚创新人才,引进院士、专家3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组建双创博士科技团;启用人才大厦,建设驻外人才工作站1个。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引进1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全年技术交易额突破1亿元。

    (四)突出城乡融合,致力建设更加宜居的文明城市

    文明创建提效加压。坚持问题导向,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引领,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补齐创建短板,加大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整治力度,形成更加强劲的创建合力。围绕建成中部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天长样本”目标,精准开展志愿服务,丰富创新活动载体,扩大群众参与渠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市民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好孝亲文化节,持续提升天长孝文化品牌效应。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城市建设提质做精。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善城区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南市区二期、老城区、东城区二期等控制性详规。新建、续建城建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不少于26亿元。加快南市区二期基础设施一期、安置五区等项目建设。建成新时代大道,开工建设平安南路南延、千秋大道东延等工程,增加出入城通道。加快推进老西门片区改造。实施城区水环境整治提升、雨污分流、杆线入地、亮化提升等工程。推进气象公园建设。新增、提升城市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300个。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建设。推进天然气管道扩面工程,新增用户5000户,建成市区汽车加气站。继续实施“两治三改”,强力推进征迁拆违,有力保障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市容管理社会化长效机制,加大占道经营、出店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整治力度,打造城市管理精品示范街。完善城区社区治理,推进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建设。

    乡村振兴提速扩面。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年内实施重点项目65个,奋力打造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天长样本”。完善村庄规划体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1149”计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以美丽乡村撬动“美丽经济”。加快特色小镇申报,推进冶山玩具小镇、天长食品小镇、铜城仪表线缆小镇建设,支持新街、郑集分别争创安徽省健康镇、全省十佳书香之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万工程”和“315”示范工程创建。继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健全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体系,新建11个镇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完成改厕6000户;开展农村河塘沟坝清淤,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生态治理提标升级。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做到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坚决制止和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落实好河(湖)长制,强化釜山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白塔河水体达标重点工程建设,白塔河国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打好蓝天保卫战,完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工作机制,加大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治理力度。打好净土保卫战,落实好“土十条”,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设施,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深化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推深做实林长制,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行动,新造林3000亩,森林抚育2.5万亩,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0个,积极助力滁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五)突出民生导向,致力满足更高层次的生活向往

    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坚持把稳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大力扶持引导全民创业,新增民营企业2000家、个体工商户4200户。着力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精准搭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对接平台,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培训新型农民6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5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100个。开展技能培训2000人,新增技能人才1000人。提供就业援助,帮助困难就业人员兜底就业,确保没有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

    多层次完善社会保障。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开展好“回头看”,持续巩固精准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结对帮扶萧县扶贫项目落实见效。全力实施好年度各项民生工程,足额保障民生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加快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社会保险费征收划转衔接工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稳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长效机制。解决好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设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设保障性住房1816套,改造农村危房340户,稳步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

    多领域提升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加快第二幼儿园扩建进度;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千秋小学建成使用;实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强化产教融合。推进市中医院新区建设,谋划推进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部综合楼建设,实施好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提升5个镇综合文化站,建设49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千秋雨露”等文化品牌活动,规划建设东城区阅读点。继续办好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开秧门农俗文化节等活动。完善融媒体中心建设。启动第十五届省运会场馆建设。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市。统筹推进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基层人防、防震减灾、外事、工商联、侨联、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文联、档案、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发展。

    多举措加强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天长建设,纵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建设“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智慧监所等一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项目。继续推进“七五”普法,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实现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深化“和风纾怨”信访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严防较大事故发生。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各类市场主体专项整治。整合应急资源,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突出自身建设,致力打造更有作为的勤廉政府

    坚持把实干担当作为政府干事之魂。该面对的矛盾不回避,该解决的问题不推脱,该协调的事情不扯皮,该扛起的责任不推卸,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招大引强、项目突破、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中攻坚克难,在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创业创新等难点工作中闯出新路,在统筹城乡、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等热点工作中持续发力。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敢作为、善作为,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负责。

    坚持把效率效能作为政府履职之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大力倡导“马上就干、马上就办”的作风,凡是议定的工作一刻也不耽搁,凡是认定的事情一刻也不停留,凡是确定的目标一刻也不松懈。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反应回应、落地落细,确保政令畅通。从严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坚决防止工作“上热中温下冷”,以“效能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治理之基。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落实好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修订政府工作规则,完善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深化行政执法监管,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坚持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建设之本。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整改要求,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代表市政府郑重承诺:2019年,政府将继续倾心倾力为民办十件实事:

    1.开工建设仁和路小学、特殊教育学校、西湖幼儿园、秦栏小学。

    2.新建7个、改扩建2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3.建成400公里“四好农村路”。

    4.完成合群渠、银定河黑臭水体治理。

    5.改造天聚山庄、饲料厂小区、老啤酒厂家属区3个老旧小区。

    6.改造仁和路与建设路、新河路与玉龙西路2处交口。

    7.新建16个镇级公益性公墓。

    8.金牛湖新区和杨村、永丰、汊涧、石梁、冶山等5个镇的集镇区域通上管道天然气。

    9.建成滁州高新区企业职工之家。

    10.实行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

    各位代表,天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向着美好生活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天长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鞭策着我们!天长作为发展、改革的先锋,肩负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迎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奋勇争先;迎着社会风险的挑战,爬坡过坎;迎着高质量发展的春风,笃定前行;新年已至,未来可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辟径拓荒,迎难而上!天长的明天一定乘风破浪会有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