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长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18 10:46
    【字体:打印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两重”攻坚行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双收官。

    (一)抓防控、稳发展,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疫情防控精准有力。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部,有效应对疫情挑战,常态化疫情防控态势稳定。坚持科学救治,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要求,全市3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4名援鄂医务人员全部平安返回。抽调精干力量驻厂帮扶,帮助医疗防护企业解决工人返岗、设备故障、原料供应和资金短缺等问题,确保企业发挥最大潜能,累计支援省、市两级4200多万只口罩和大量防护用品,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致信感谢。

    企业复产高效有序。组建6个企业帮扶小组,有条不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市各类大中小企业2月底复工率达100%。开展市领导“基层走访周”活动,26名市领导联系逐一走访180家重点规上企业,帮助企业现场解决问题。出台《关于降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通知》《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督促全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降低疫情对企业影响,切实增强企业信心,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经济运行回暖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在全省率先实现负转正,指标增速在省、滁州市一直保持领先位次,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成功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市、中国创新百强市、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市)。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财政收入57.4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4亿元,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5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7元,增长9%。

    (二)兴产业、优结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现

    工业转型量质齐升。“1+3+N”现代工业体系初步确立,开展高新企业、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培育三大行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98家,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2.5%,译琥科技、朗基新材料、长荣光纤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实施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精品制造三大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技改项目88个,预计完成技改投资34亿元,增长15%,总量和增速位居滁州前列。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总数达526家,居全省县级第一。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效。新增规上及省平台服务业企业4家,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5%。着力打造“电商天长”品牌,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超4000家,交易额超40亿元。天长吾悦广场建成运营,恒大童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崇本门陈列布展、天长地久文化园、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龙岗4A级景区创建等20个重点文旅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功举办天长春晚、茉莉花节、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节、千秋剥节等大型文艺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总人数达242.9万人次,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29.5亿元,增长11%。

    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得到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创建认定,园区十大工程44个重点项目,总体进度已达86%。代表安徽省接受中央督查组对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检查,“三农”工作成绩受到上级肯定。以铜城龙岗为核心,打造天长芡实产业园,龙岗芡实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三品一标”总数达120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47家,705家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录入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6.2亿元,增长3.5%

    (三)上项目、增动能,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板块经济竟相发力。金牛湖新区16平方公里“一横三纵”路网框架基本建成,南信大金牛湖校区、致远未来学校、天才小镇、恒大儿童乐园、泛美航空天长大学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滁州高新区位列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个,新开工26个,新投产16个。英发德盛、天大铜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长荣光纤、鑫铂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工项目24个,天长龙岗芡实成功获批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高铁站区启动1.3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总投资达80亿元,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

    项目建设加速有力。开展重大项目建设“百日会战”行动,建立“两清单、三排位、四情况”调度机制,推进“两重”攻坚项目185个,总投资达118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74个,新竣工项目50个,分别居滁州市第2,第1。围绕新基建、招商在谈、招商签约、金牛湖新区、技改、文旅、农业七大领域,推进重大项目70个,10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2亿元,占年度计划157.6%。宁淮高铁、滁天高速(天长段)、白塔河航道升级工程开工建设;S205/S410一级公路、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道一期工程等建成通车;完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300公里。2019年来谋划专项债项目40个,总投资达600.5亿元,拟申请额度188.9亿元。2020年,新增评审入库四批11个专项债项目,新增申请债券资金总额53亿元,13个项目获得发行专项债,累计发行12.7亿元。

    项目保障精准高效。深入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系列帮扶活动。抓好重点项目用地报批,盘活存量土地,整合闲置资源,获批用地指标8061亩。用好信贷投放,加大涉企资金帮扶力度。召开政银企专场对接会,现场促成21家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签约,签约金额达17亿元,已落实发放14.4亿元。市属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融资50.8亿元,融资担保公司为429户企业新增担保15.4亿元,续贷过桥业务本年累计发放295户,周转贷款金额20亿元。

    招大引强效果显著。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异地落户引导和激励机制,建立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库,17名市级领导“一对一”牵头负责,全市上下形成全员招商的良好氛围。投资80亿元的香港恒通7GW太阳能电池片及7GW光伏组件项目正式签约;投资100亿元的天长泛美航空大学城开工建设;投资30亿元的强虹实业仿真丝面料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17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7个;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实现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75亿元。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实现到位资金160亿元。

    (四)推改革、促创新,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批准,4个试点村民组完成延包方案制定;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办结变更业务328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新增流转面积2.12万亩;启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圆满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获批全国第一批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典型案例宣传活动全国片区交流会在天长顺利召开。全面推进市人民医院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滁州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场会在天长顺利召开。深入探索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以农村诚信体系建设,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累计为1422户信用户、2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信用贷款1.76亿元。天长市拓展信用成果做法获省委组织部列入典型案例。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充分利用南京都市圈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优势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资源,全力打造政产学研金合作“天长模式”。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件。建成滁州市第一家人才科创城,入选滁州市十大科创平台;建成省内县级第一家科技大市场,完成技术交易1.6亿元。国机集团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与天长市共建研发分支机构,重科院西南高科人才创业园、南京极客站天长基地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投运。深入实施人才招引三大行动,引进DNA合成仪高端医疗器械、南京高性能反渗透复合膜等7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2名院士,6名国家级领军人才,50余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从苏沪高校院所选派5名博士挂任科技副职。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总数达到162家,位列全省同类县第一。成功举办第30届人才科技节2020智能创新高峰论坛、科创中国天长行、首届“中国智造”长三角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全力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获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五)重建设、精治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建设持续提质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实施续建、新建城建重点项目38项,年内建成20项,完成投资约53亿元。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住建厅初审。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成。垃圾焚烧厂点火投产,万家福等多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工。完成南市区2平方公里和东市区约1.2平方公里的新区路网建设,改造天康大道、永福路等6个道路交口,贯通学府西路、新河南路等17条市区“断头路”,市内交通更加便捷。

    乡村振兴多点发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突破年行动,完成23个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开展美丽乡村提升行动,1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3个重点示范村创建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实施城镇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实现向郑集、冶山、金集、金牛湖新区统一供水;推进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工程,铜城、杨村、汊涧等11个镇通达管道天然气。建设487个垃圾收集点,实现农村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全覆盖,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全域开展移风易俗,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的文明新风,农村“人情风、吃喝风、迷信风、攀比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治理全面加强。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合群渠、银定河整治工程,彻底消除了水体黑臭问题;白塔河国控断面水质均值为Ⅲ类水,达到考核要求;开工建设东市区污水处理厂,补齐城市东北部片区污水处理短板。实施新白塔河城区段景观绿化工程,打造城市绿色生态长廊;新增绿地面积1900亩,人均绿地率达35.4%。推进秸秆无害化处理,强化全年禁烧举措,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3.5%,同比上升16.8%,空气质量排名位于滁州市前列。

    (六)保稳定、惠民生,百姓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完成省级评估。天长二中新校区、天长二小、秦栏小学、益智九年制学校、第二幼儿园(西园)、西湖幼儿园、汊涧第二幼儿园等重点工程建成使用;千秋幼儿园、碧桂园小区配套园完成主体建设;总投资1200余万元、面积6.5万余平方的33个校舍维修项目和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5个改薄项目全部完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建成社会足球场9片、健身步道305公里。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卫生室提档升级,全年新建9个、改扩建28个村卫生室。启动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建设,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疾控中心三个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建成使用。开展医院等级创建工作,天长市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总体实现。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民生任务,实施25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资金10.7亿元,完成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102场,新增城镇就业112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技工大市建设。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培训32期,完成培训2125人;新增技能人才2459人。全面推行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技工学校和天康集团成功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资格。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全年发放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孤儿保障等救助金1.4亿元。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建设,印发《五项民政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办法)》《天长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城乡低保全面并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发放养老金1.27亿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天长市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四个一”模式,实现公安大数据平台、“雪亮工程”等数据平台联防联控。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加强“七五”普法宣传教育,荣获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市领导开展信访工作“四下基层”活动,化解“三转”信访积案48件,积极做好房地产领域问题楼盘化解处置工作。加强无烟环境建设,启动无烟公共场所和无烟政府机关创建活动,全市无烟医疗机构创建100%。

    总体来说,20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疫情、汛情等多方面考验,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境内外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始终处于省、滁州市前列,但与年初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大项目招引、大产业培育不够,产业层次总体偏低,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要素制约仍较突出,资金、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仍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民生事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任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十分重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滁州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天长高质量跨越发展取得新突破,确保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抢抓战略机遇,融入发展再提速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启动六合-天长长三角协同发展区建设,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新样板。金牛湖新区着力加快生态路网项目建设,提升与江北新区的互通互联水平;确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致远未来学校、恒大童世界等重点项目投入使用;推进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等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滨水商业风情街、特色专科医院等项目签约落地。滁州高新区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加快推进30多个在谈项目签约落地,确保英发德盛、天大铜业等18个项目实现投产达效,力争综合实力排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攻坚十大工程剩余项目建设,打造“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打造数字农业。高铁站区坚持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配套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核心区重点项目建设,天宁大道、新河路等骨干路网建成通车。

    (二)聚焦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再提质

    工业上,围绕做大做强“1+3+N”产业体系,持续实施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双百技改”行动,建成智能工厂、数字车间10个。加大新能源、轨道交通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支持英发光伏、天翔集团、日达科技等企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高端化、科技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农业上,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打造一批“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汊涧食品产业园规上产值突破50亿。继续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百工程”,全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万亩。办好第四届千秋剥节,打响“天长芡实”公共品牌,争创“天长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服务业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稳步提高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扶持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加快推进天长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打造长三角区域高水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进度,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推进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环高邮湖生态休闲旅游风光带项目以及龙岗4A级景区创建工作。

    (三)坚持项目为本,发展基础再夯实

    强化精准招商,力争在引进行业领军型、基地型、总部型项目上有新突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强化项目建设,开工建设S433路面大修工程、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道路二期工程、高邮湖风光带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宁淮高铁、滁天高速、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老西门古城保护旅游开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对接宁天城际二期、天仪高速、通航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供给,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运作,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畅通银政企对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高精尖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市域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有序进行土地征收,保障重大项目用地。

    (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再突破

    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以最优“软环境”,打造最强“硬实力”。巩固医改成果,在紧密型医共体、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级试点等方面再出新成绩。推进农村“国字号”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全域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持续推进承包地有序规模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投资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确保鑫铂铝业2021年A股上市,逐步消除资本市场建设短板,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深化政产学研金“天长模式”,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创成省级创新型县(市)。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天长主导产业,与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人才科创城二期(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科技大市场建设,着力构建融合开放、要素聚集、功能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综合体,打造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创新资源密集、创新要素齐备、创新能力活跃、创新成果丰富的双创高地

    (五)统筹城乡建设,美丽天长再提升

    全力推进城乡建设。持续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力争创成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推进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城乡供水一体化、釜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燃气扩面和镇镇通等一批重点工程。扎实做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三大革命”,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开展美丽宜居村庄整治。全面加强生态整治。抓好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确保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加大环境执法查处力度,确保PM2.5浓度明显降低、国控断面考核全面达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

    (六)聚力民生改善,人民福祉再增进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紧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石梁九年制学校小学部、炳辉中学(高中部)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优化审批流程。统筹城乡低保管理,缩小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差距。继续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工作,完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康养相结合。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县建设和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持续改善就医环境,加快中医院PPP项目、市人民医院健康楼等项目建设打响天长文旅节庆品牌,办好安徽省第八届“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暨天长市第十届体育文化旅游节,全力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村)、乡村旅游示范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