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长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18 10:41
    【字体:打印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力开展“四大攻坚”行动,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态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同比增长7.9%,低于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低于预期目标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50.5亿元,增长10.1%,高于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高于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亿元,增长14.3%,高于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23元,增长10.7%,高于预期目标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5元,增长9.7%,高于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位列92位;首次入选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位列86位;入选2018年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位列第91位。

    (一)坚持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修订工业扶大扶强政策,兑现各类奖扶资金1.6亿元。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帮助解决问题304个,为60家企业补办厂房权证。召开银企对接会10余次,授信总额达32亿元,发放过桥续贷资金11.5亿元,通过“易信贷”“税融通”“劝耕贷”“惠农贷”等方式发放贷款2.8亿元。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250个;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英发睿能二期、蓝瑟智能科技、长荣光纤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建成今麦郎饮品等一批数字化车间、朗越能源等一批智能化工厂。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1家,总数达453家,其中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92家。民营经济发展连续六年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荣获首届制造强省“十强县市”第二名。

    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出台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兑现奖金137万元。在全省首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全域旅游,完成龙岗古镇概念性规划编制,投资1500万元对龙岗古镇改造提升。召开天长市首届文旅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文旅项目11个,投资总额超200亿元。成功举办第八届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天长首届千秋剥节。金集镇获批“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龙岗获评“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川桥村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抗大八分校纪念馆旧址入选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实现收入分别增长20%、26%。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85.4万吨,增长2.7%。新增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家庭农场2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3个,总数分别达1321家、1128个。新增滁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38家,省级示范联合体达9家。新认证农业“三品”45个,总数119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2万亩,总面积达82.6万亩,流转率达62%。渔之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稻虾养殖基地荣获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获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永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实现新提升

    平台载体更加丰富。滁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已完成前期各项申报审核工作,待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创业服务中心现有在孵企业86家,市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入驻高校院所分支机构5家。“奇客营”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我市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县。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达8家,全省县级第一;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新增校企合作研发平台12个;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家、滁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成果转化成效明显。与合工大合作以来,累计实施技术攻关项目50多项,研发了华林磁电“电磁吸收体”、天康集团“流量传感器”等新产品,被称为政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在全省推广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89家,产值增长4.9%,高企总数占滁州市的1/3。申请发明专利912件,授权14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均位居滁州市首位,创成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鑫发铝业、昭田磁电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深化综合医改。创新建立医共体“九部一中心”工作机制,完善市镇村一体化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7%。基本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家庭医生“三重签约、三级联动”团队服务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试点,建立土地流转价格指导和发布机制等制度,建成全省首家农业经营主体财务代理平台,推出农村信贷创新产品“劝耕贷”。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248”强村富民工程,整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召开实验工作启动暨培训会,选择16个试点村(社区)先行试点。探索“党建+治理”“协商+治理”新模式。加快“放管服”改革,网上办事大厅正式运行,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分别占92.5%和99.4%。

    (三)坚持统筹协调,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天长市空间规划(2017-2030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基本农田边界控制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试运行。实施50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25亿元。打通天佳南路、金集路等“断头路”,新建停车场5个,新增停车位400个。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施公民道德、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公共文化巩固提升行动。推进市容管理社会化,完善“数字城管”。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评选表彰活动。

    乡村振兴全面启动。编制完成《天长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出台《天长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编排五大类项目150个,实施50个,完工7个。完成金集等7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铜城镇安乐社区等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万寿镇、冶山镇晏公村等4个镇村获评滁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村。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完成年度改厕任务,建成11个镇污水处理厂,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全覆盖。铜城仪表线缆小镇获批滁州市首批特色小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力推进宁淮高铁、宁天城际二期、通航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滁天高速天长段项目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S205/S410铜城至冶山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S427龙岗至平安段正在进行线型走向确定。南市区二期基础设施、中医院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水利工程,水利设施投资2.6亿元,荣获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二等奖;完成110千伏郜山变电站扩建和年度农网改造建设任务,电力设施投资6800万元。

    金牛湖新区建设进程加快。成立金牛湖新区筹委会,设置一室五部一公司,编制完成新区给水、污水、综合交通等10多项专项规划以及起步区控制性详规。基本完成一、二期征迁,征收房屋面积25万平方米;拆违1.6万平方米。投资180亿元的天才小镇、投资15亿元的茉莉安居小区、投资3.5亿元的金牛湖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茉莉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重点大学金牛湖新区分校、国际双语学校等一批项目正紧密对接中。

    环境保护持续发力。开展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秸秆禁烧连续五年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1%,PM10和PM2.5全面达标。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完成42个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雨污水管道约20公里全面推行“林长制”,市镇村三级林长全覆盖,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7公里,占任务数的140%,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年度阶段性工作任务。持续抓好中央、省及滁州市各类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按时整改到位。

    (四)坚持为民惠民,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深入实施29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完成棚户区改造1186套(户),占任务数的158%。完成3个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实行商品房价格备案管理。加大物业管理行业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推进互联网+就业模式,发布招聘岗位1671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各类社会保险继续提标扩面,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560元。推进市、镇(街)、社会(村)三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新建成民办养老机构2家。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同步发展,实施教育项目40余个,总投资近2.5亿元。广陵、西湖小学投入使用,广陵幼儿园主体完工,千秋小学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全面达标。成功创成第三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推进“健康天长”建设,实现镇区健康公园全覆盖。基本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智医助理”工程试点。出台鼓励生育二孩政策。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举办“春节文化广场”“开秧门农俗文化节”等20场大型文化活动。完成万寿镇等4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成“安徽文化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平台场馆。双拥、统计、保密、档案、老龄、妇女儿童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推进法治天长建设,组织“法律六进”巡讲活动 67场,开展大型主题集中宣传活动38场次。推进平安天长建设,构建“点上可控、线上能连、面上成网”的市、镇、村三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提升公众安全感。落实领导接访和包保责任制度,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疑难事项。推进信用天长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坚持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体上看,全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二是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三是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速度不快,转型升级任务依旧艰巨;四是项目谋划水平不高,重大项目不多,项目推进速度不快;五是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六是民生改善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决战决胜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滁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有效落实“六稳”工作措施,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推动“五个聚力”,努力实现百强进位争优、全省保五争先,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前列。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支撑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通过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代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符合环保条件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引进带动产业集聚,实现产业承接的链条化、集群化、集约化。强化招商项目落地,做到精准调度,紧密跟踪,建立项目台账,加快项目推进,争取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切实提高签约项目转化率。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现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45亿元。

    提高项目谋划水平。按照近期有实施,远期有储备,随时能申报要求,深入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依托区位优势,围绕配套、补链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谋划一批项目,发展区域分工合作产业;围绕产业基础,在特种电缆、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谋划一批项目,做好产品延伸、升级,提升产业集群效益;围绕补齐短板,在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谋划一批项目,创优发展环境。编报省亿元重点项目80个,有计划地充实重点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盘子,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打通部门通道,加强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产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精准帮扶,持续开展市级领导、责任单位包保重点项目工作机制。确保列入滁州市重点调度的18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中医院新区、文化艺术中心、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智慧秦栏美丽小城等PPP项目建设。推动长荣光纤、强虹实业、长吉汽车、循环热电联产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达效。

    (二)紧扣结构优化,夯实产业基础

    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计划。持续推进仪表电缆、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建立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组织推进体系。通过集中优势资源、生产要素,支持重大项目和园区,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提档提升。新增规模企业20家;新增安徽工业精品1个;省级新产品5个;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2个。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服务外包业务,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专业化服务。提升商贸流通、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古镇龙岗、红色龙岗品牌,谋划高邮湖、白塔河风光带、环湖道路项目。持续办好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千秋剥节、开秧门农俗文化节等活动,提升知名度;培育芡实、秦栏卤鹅等特色美食产品。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沿湖、沿苏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培育壮大电商主体,推进电商应用,加快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争创电子商务省级示范县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打造芡实产业园,争创省、滁州市级稻渔综合示范区。新增家庭农场80家,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新增农业“三品”13个以上。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全市镇、村级服务站全覆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万工程”和“315”示范工程创建。继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实施美丽乡村建设“1149”计划,在全省率先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推进天长食品小镇、冶山玩具小镇、铜城仪表线缆小镇建设。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开展“四送一服”进民企活动,在精准精细、深化深入、建章立制上下功夫。落实好企业减负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行业“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和“行业小巨人”企业。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创新融资方式,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持续开展“税融通”“易信贷”“订单贷”等金融业务,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突出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活力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做大做强天长市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启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长分园区建设。扶持大连物化所、重庆材料研究院等在我市建立产业研究院。实施人才“回流”工程,引进院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45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滁州高新区力争创成国家级高新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医改“天长模式”内涵,继续推进“九部一中心”管理,完善现代医院管理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试点。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完成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继续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开展社区网格化、精细化服务,打造平安和谐社区。完善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规范调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事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四)注重城乡一体,推进融合发展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完善覆盖城区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南市区二期、老城区、东城区二期等控制性详规。加快新川桥河整治工程、合群渠四期整治工程、学府西路(新河北路-老天滁路段)、唐庄支路(平安路-天佳路段)等工程建设。推进南市区二期基础设施一期、安置五区等项目建设。建成新时代大道,开工建设平安南路、东市区千秋大道及以北路网。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强化绿化、亮化和市政设施管护,全力打造整洁有序、靓丽宜居的城市环境。积极争创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推进金牛湖新区建设。以金牛湖新区建设为主攻点,推动与江北新区无缝对接。完成金牛湖新区竖向、雨水、污水、综合交通、通信、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生态路网提升工程一期、茉莉安居小区、茉莉花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恒大儿童乐园、茉莉小镇、星级酒店、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进滨水风情街、国际双语学校、三甲医院等一批招商项目落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力争宁淮高铁开工建设,全面推进滁天高速天长段建设;积极推进天仪高速、S427龙岗至平安段,宁天轻轨二期、天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S205/S410铜城至冶山段一级公路建设。完成秦栏河治理、新白塔河综合整治,完成2018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滚动编制天长市配电网规划,积极推进35千伏龙集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多网融合,促进各部门数据和行业领域专项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五控”(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为抓手,打赢蓝天保卫战;以“五治”(治理城镇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水源地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船舶港口污染)为抓手,打好碧水保卫战;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努力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和转型升级的环境承载力,打造新型绿色工业园区。全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资源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城区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五)保障改善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确保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全力推进为民办十件实事。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等。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强住房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引导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力度,持续推进公积金扩面工程。完善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救助能力和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

    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成千秋小学、广陵幼儿园,扩建实验小学,新建仁和路小学、秦栏小学、西湖幼儿园、汊涧幼儿园分园及特教学校。扎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精心承办安徽省第七届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暨天长市第九届体育文化旅游节。加快健康天长、健康镇村建设,健全村级健康指导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推进“书香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基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年计划,提升文化惠民服务水平。注重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持续推进国防经济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爱国卫生等工作。统筹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成效。全面推进实施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工作,打造平安和谐社区。推进“和风纾怨”行动,加大安全稳定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管控能力,有效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构建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六项机制”,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