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关于《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05-20 10:49
    【字体:打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天长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开启奋发崛起新征程、谱写美好天长跨越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依据《中共天长市委关于制定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展望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谋划重大战略,部署重大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到十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纲要》的起草过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纲要》的编制工作,根据省和滁州市规划编制安排,20198月份制定了工作方案,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组织专班着手“十四五”发展思路的谋划,确定了22个前期重点研究课题,全面总结“十三五”,深度谋划“十四五”。在前期研究中,突出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同时,为了实现高水平规划和高质量发展,委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承担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去年3月以来,市发改委精心组织、通力配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专家编制组,结合各地各部门关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前期研究成果,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了11个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于7月份形成了规划基本思路。8月上旬,9月中旬,编制组两次来我市开展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直相关部门、镇街意见,邀请滁州市发改委领导到会指导。同时,邀请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对我市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专题辅导。《纲要》编制过程中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在市政府网站设置专栏,开展了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全面征求网上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10月份形成了《纲要》初稿。10月中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宏生率队专程到北京对接《纲要》编制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开展了“十四五”规划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牵头,聚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12月初,邓书记和贺市长组织召开了“十四五”规划谋划会议、专家咨询会议,与企业家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及党外人士、专家学者开展交流研讨,听取意见建议。编制组认真梳理各方面的意见,并开展了两轮部门、镇街意见征集,进行修改完善。

    今年14日,市委十四届十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天长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根据《建议》确定的我市“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编制组对《纲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调整完善,形成《纲要》(讨论稿),并分别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研究讨论,再次修改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

    在《纲要》起草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准规划定位,找准规划思路。深刻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大核心要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一体化”“高质量”等关键词,将天长的发展定位放在长三角、放在全国范围中思考谋划,谋深谋实“十四五”发展目标、思路举措,努力使天长各项工作的方向引领更清晰、更准确。

    (二)提高规划站位,确保统一衔接。在规划的研究编制中,编制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跟踪国家和安徽省、滁州市“十四五”规划动态,把上级要求和天长实际相结合,对标对表中央和省、滁州市决策部署,着重在指标目标、发展思路、重大项目等方面做好衔接,充分体现新阶段、新目标、新要求,力求编制出符合中央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天长特色的发展规划。

    (三)突出规划实施,强化项目支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研究提出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增强战略性和指导性的同时,注重提出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明确具体措施和重大项目,做好资源及资金等平衡测算,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为此,我们注重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全力做好项目谋划。经过梳理,共谋划“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200个,总投资超370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超2200亿元。其中交通项目12个,总投资418.1亿元;工业项目41个,总投资1089.8亿元;服务业项目30个,总投资784.6亿元;农林水项目21个,总投资207.1亿元;社会事业项目34个,总投资211.8亿元;城镇基础设施项目31个,总投资273.4亿元;生态环保项目23个,总投资240.8亿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项目8个,总投521.8亿元。通过专栏列举,确保每项任务都有具体可行的项目。

    二、《纲要》的框架内容 

    《纲要》文本按照章节结构安排,除序言外,共1354节。总体上分为三大板块,导语和第一章为第一板块;第二章至第十二章为第二板块,部署了11项重大任务;第十三章为第三板块,为保障措施。

    (一)关于发展基础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的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高质量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总量跃居全省第四位,“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1.6%。财政收入连续迈上40亿元、50亿元台阶,总量位列全省第五位,年均增长8.2%五年的发展赢得了众多荣誉与肯定,获得了一系列国省级荣誉称号。

    关于发展形势

    一是从机遇和优势看,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区位优势更加凸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南京江北新区、滁州“大江北”协同发展区的加快建设,为天长借势聚势、率先发展,跑出“加速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产业升级迎来契机。以人工智能、5G通讯、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与传统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我市加速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供了重要契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内需空间潜力巨大。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为天长充分利用国内大循环优势,不断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开拓强大国内市场,实现追赶跨越再出发提供了巨大空间。发展后劲不断积蓄,跨越发展势能增强。经过历年发展积淀,我市拥有了较为坚实的工业基础、相对完善的营商环境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发展的韧性、空间和动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将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招大引强成果丰硕,重大项目集群集聚,不仅支撑了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从挑战和制约看,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自身短板制约突出,全市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与高邮、邗江、仪征等周边江苏县(市、区)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程度低,服务业“低小散”问题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待增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不足,主导产业培育有待蓄势聚力加速突破。科技支撑、数字引领、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任务仍然较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落差依然较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开发不足,对全市经济贡献的潜力有待挖掘。

    )关于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和滁州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意识,着力在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生态文明程度、提升开放发展层次、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等“五大提升”上取得新突破,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率先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苏皖交界地区宁淮沿线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努力打造南京都市圈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长三角地区省际科教融合创新示范地、全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样板地,扎实当好新时代全省高质量跨越发展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谱写美好天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在实现“两个更大”中走在全省最前列,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强市开好局、起好步。

    (四)关于发展目标

    根据市委《建议》,《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113”战略目标,即“全国百强争优、长三角达到人均,全省冲刺前三”三大目标,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中走在全省最前列。既有现实基础,也是发展需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一是从发展基础看,过去五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预计达11.6%,分别比全省、滁州市高出4.43.4个百分点。2019年全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县级第四,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位列分类县第一位,成功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去年以来,我市经受住了疫情及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考验,上半年经济增长不仅实现了负转正,而且增速达3.3%,位居滁州市第一,全年增速有望达到6%左右,充分说明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韧性。

    二是从发展需要看,“十四五”期间,要巩固提升全国百强县位次,在长三角区域达到人均水平,在省内力争进入县级前三。滁州市初步安排年均增长7.5%左右,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我市按照高于滁州市1.5个百分点,安排增长9%以上,总量将达到965亿元,占滁州市的19%左右,略高于2019年占比。2019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83344元,超全省平均24848元,占长三角平均水平的80%。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接近15万元,可以达到长三角人均14.5万元左右的平均水平。

    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比照滁州市《纲要》(征求意见稿)指标体系,设置了五大类24项指标。

    (五)关于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为总述,包括导语和第一章“争先创优,开启美好天长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认真总结“十三五”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辩证分析“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础上,科学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分述,包括第二至第十二章。

    本部分着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制约因素,推动实施一批重大任务举措、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其中第二章为,高位对接,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按照“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原则,以配套项目体系为支撑,等高对接“大江北”,全面融入长三角,争当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包括:合力共建“大江北”协同发展区、推进与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积极承接配套长三角产业转移、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章为,制造强市,构建多元共兴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双轮驱动”,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价值链高端跃升,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建设长三角地区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千亿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包括:塑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

    第四章为,集群集聚,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围绕做强做大“四大板块”、做优做新“六大产业园”、做特做精“八个集中区”,推动各园区集中集聚、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形成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协同发展格局,打造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包括:做大做强“四大”产业板块,促进镇街园区提档升级,聚焦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健全园区发展统筹机制。

    第五章为,创新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加强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各类人才集聚,加速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化科研合作“天长模式2.0版”,推进形成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创新体系,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源泉。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强创新人才培育引进。

    第六章为,城乡融合,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为引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主导产业提升、现代要素集聚、产业融合发展等主要任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包括:推进全市域整体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精品城市、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七章为,前瞻布局,构筑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优化提升、安全可靠的发展原则,构筑与城市功能布局相协调、与城乡发展需求相适应,功能完备、智能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畅通城乡交通路网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八章为,绿色发展,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打造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天长。包括: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健全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第九章为,敢为人先,唱响新时代深化改革天长品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突出抓好农业农村、医药卫生、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举措,促进要素配置市场化,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社会创造力。包括:全力创建“亭满意”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国字号”改革试点、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

    第十章为,扩大开放,拓展高质量共赢发展新空间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格局。包括: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促进外贸向优出优进转变、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

    十一章为,惠民利民,打造共建共享的民生幸福之城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多样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包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充分就业和持续增收、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天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健康天长建设。

    十二章为,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安全有序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重大风险,确保极端条件下经济社会基本活动正常运行。包括深化法治天长建设、加强平安天长建设、增强应急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第三部分为规划实施的保障,即第十三章“凝心聚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从组织保障、资源保障、监督评估方面提出相关举措,强调重执行、抓落实,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包括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加强规划监督考评等方面内容。


    天长市“十四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安排

     

    单位

    2020年预计

    2021年预期

    滁州市2021年预期目标初步安排

    2025年目标

    滁州市2025年预期目标初步安排

    总量

    增幅(%

    总量

    增幅(%

    增幅(%

    总量

    增幅(%

    增幅(%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60

    6

    620

    9以上

    8.5以上

    965

    力争1000

    9以上,

    力争10

    7.5左右

    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

    /

    6

    /

    11以上

    9

    /

    /

    /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15

    /

    12以上

    9以上

    /

    12

    10

    财政收入

    亿元

    57.4

    8.2

    /

    /

    /

    95

    力争100

    11

    力争12

    10.5左右(经测算)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41.2

    9.2

    44.1

    7以上

    7左右

    /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8.4

    5

    198

    11以上

    10

    290

    10

    8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38850

    8.5

    高于经济增长

    高于经济

    增长

    高于经济增长

    高于经济
    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21957

    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