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贯彻落实情况(三季度)

    发布时间:2022-09-21 16:17
    【字体:打印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贯彻落实情况(3季度)
    主要工作任务 主要责任单位 工作落实情况 存在问题和建议 进度自评
    填报说明 完成情况和下步工作安排 存在困难、问题和建议
    主要经济指标 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市农业农村局 1、2022年二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15836元,滁州市第一;增速6.8%,滁州市第四。预计2022年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23157元,增速10%。
    2、总结经验,做出亮点。2022年1月24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皖农交流》第8期,将天长市增加农民收入的经验做法《巧打“五张牌” 农民增收节节高》向全省推广。天长市农民增收经验介绍《打好“五张牌” 拓展增收路》,先后被《新安晚报》、《中安在线》、《学习强国》、《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导。2022年8月12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农业农村信息》第27期,将天长市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经验做法《天长:多措并举  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向全省推广。        3、下一步协助统计局做好天长市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积极配合统计局开展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目前,抽样框核实完成,正在落实相关工作经费。2022年8月24日召开天长市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布置推进会,启动镇(街)培训及调查小区宣传,做好小区图绘制、编制建筑物清查表、住户名录表、抽取大样本住宅、开展摸底调查、抽取住户样本、培训新记账户等一系列工作。
    1、收入结构不平衡。天长市2020年农民收入2189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1933元,占比54.5%;经营性收入9010元,占比41.1%;转移性收入638元,占比2.9%;财产性收入315元,占比1.5%(2021年收入分割未公布)。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四大类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据比重较大,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较小,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仍主要依赖于工资性收入的拉动,收入构成的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2、疫情影响。疫情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消费等方面的影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序时推进
    (五)
    奋力描绘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86.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总面积均超100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3%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省厅批复我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万亩(含3000亩的高效节水灌溉),目前在已完成1.9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基础上,9月份全面完成剩余10.0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单位招标,并将组织开工建设。农田建设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积极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努力实现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在93%以上。
    下一步工作打算:1、围绕“两强一增”机械强农内容,积极抓好3个育秧中心和3个烘干中心建设;创建1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1个滁州市农机化示范大院;2、建设1个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机械化率100%;3、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4、积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5、组织做好“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缺口较大,2022年下达我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10万元,2021年资金缺口还有近2500万元。 序时推进
    87.扛起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种植优质专用粮食135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 一、完成情况:夏粮生产方面,今年午收全市小麦面积94.97万亩,产量36.97万吨,与上年相比,面积产量持平,粮食生产持续保持稳定;夏粮落实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82万亩,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万亩片30个、整建制乡镇4个,优质专用小麦产量31.62万吨;其中订单种植面积60万亩,参与订单种植主体1821个,收购主体24个,带动农民增收3200万元。秋粮生产方面,全市完成秋粮播种面积129.86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26万亩、玉米面积2.7万亩、大豆1万亩、薯类0.1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0.1万亩。秋粮播种面积、苗情状况均好于上年,总体长势正常平稳。秋粮生产中我市落实优质专用水稻生产面积80万亩,建设优质专用水稻万亩片17个、整建制乡镇1个。全年优质粮食生产面积达162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优质粮食生产任务。主要措施一是强化压实责任,行文下发《关于切实抓好2022年度粮食大豆生产工作的通知》(天农工办〔2022〕10号),将全市粮食和大豆生产目标任务明确分解到各镇、街道。二是强化宣传发动。召开全市春季田管现场会暨农技人员春训班,动员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春耕生产,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全市成立3个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组,分赴全市16个镇街,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督查和指导服务。央视13频道新闻直播间于2月7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报道了我市抓春耕保丰收做法。 5月20日在永丰镇三元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试验示范基地召开了天长市2022年“三夏”工作部署会,“三夏”工作全面启动。各镇街也相继召开“三夏”专题会议,全面启动今年“三夏”工作。全市分片成立3个“三夏”工作督查指导组,深入镇村一线,巡回开展督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矛盾。建立夏收夏种调度机制,要求各镇街于每周一、三、五上报夏收和夏种进度,直至夏收夏种任务全面完成。7月 20农业农村局印发《天长市粮食生产工作督查整改情况汇报》,8月15号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加强秋粮作物抗旱防高温和“虫口夺粮”行动的通知》(天农【2022】57号)。通过宣传、发动,要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责任,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强化技术服务。印发《天长市2022年小麦早春田管指导意见》,组织全市13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村组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以促弱转壮为重点,动员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及早下田,适时开展肥水管理。秋粮大田管理共计编发水稻苗情简报2期、土壤墒情简报4期、病虫情报4期,组织开展大田除草126万亩次、病虫防治28万亩次、追施肥料132万亩次。四是强化农资供应。各农资企业储备各类种子100万公斤、肥料2.5万吨、农药110吨、农机具8000多台套,满足全市农业生产需要。全市432个农事服务组织(其中21个示范服务组织)、8000多名机手、300多台植保无人机投入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日作业能力10万多亩,有效保证了农业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下步工作安排一是抓好水稻机收。要准备充足机械,做好水稻机械化收获,加强组织调度,扩大机收面积,努力实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二是谋划秋种,将全市96万亩小麦其中82亩专用小麦,3.03万亩油菜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通过任务分解层层压实镇街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在实处。 序时推进
    88.开展芡实全产业链示范创建,种植超7.5万亩,产值超26亿元;提升“龙岗芡实”“天长大米”品牌,新增农业“三品”10个。 市农业农村局 1.出台了《天长市2021年中央省市财政支持“158”行动结余资金使用方案》(天农工办[2022]16号),从做大芡实种植基地、做强芡实深加工企业、做优芡实品牌、推进融资担保提供贷款贴息、支持芡实产业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继续支持天长市“一县一特(芡实)”全产业链发展。芡实规模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但受2022年中央1号文件耕地非粮化限制,芡实规模扩张受到了制约,目前新增芡实种植面积3200亩,总数达7.02万亩。                                                                                                                                   2.成功举办了天长市第二届优质稻米品鉴会暨天长市首批“天长大米”品牌征选活动,并积极推荐“天长大米”申报“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材料已报省厅待评;                                                                                                              3.2022年2月“天长芡实”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登记颁证,3月天长市周氏羊业有限公司的“欣源通+图形牌有机肥料”顺利获得滁州市首张“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证书,天长市运洪家庭农场的鲢、鲫、草鱼、团头鲂4个水产品品种均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完成新增农业“三品”目标任务的60%,其他申报的绿色食品正在认证中。 受2022年中央1号文件耕地非粮化限制,芡实规模扩张受到了制约,基本农田流转种芡实村里不再批,滁州市下达我市芡实新增面积3000亩基本能完成,但天长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不了。 序时推进
    89.创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5%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1.积极指导天长市天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并已经成功列入省厅第三批示范基地创建名单。目前我市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家(含倮倮米业),其中有5家创建成功,3家正在创建中;                                                                                                                                                                                                                                              2.积极加强规上企业培育,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2022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3.组织天长市天豪米业等5家企业申报2022年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审结果未出,滁州市级龙头企业新申报今年未开展;                                                                                                                                                                                                          4.1-8月农产品加工全口径产值达138.7亿元,同比增速6.7%,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6%。 2022年滁州市未开展市级龙头企业评选活动,且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政策较少,农业龙头企业仅仅是当年获评有奖励,很多农业企业达到升规标准,但财政对升规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对升规兴趣不浓,没有应入尽入。 序时推进
    90.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市农业农村局 完成情况:1.制定并印发了《天长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政秘﹝2021﹞40号),成立了天长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活动工作领导小组。2.已召开创建活动工作推进会。3.通过各种媒体、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下乡等方式宣传,累计发放宣传单、明白纸、倡议书、告知书、宣传图册等各种宣传资料41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并答疑320余人次。4.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7-9月份上报4家“红榜”企业。5.稳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6847张(其中电子合格3024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共7216.3吨。6.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2022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15人次,排查经营主体121家。7.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监管日常监管巡查7-9月共67次,巡查企业268家次,发现1家企业生产记录台账不完整,已督促其整改完善。8.依据已制定的《天长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的通知(天农〔2021〕57号),明确治理重点,聚焦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品种农产品,检查重点监管主体52家次,开展巡查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23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46家次。9.乡镇快检农产品19400个样品,综合合格率99.9%,检测结果均及时上传省追溯平台实现互联共享。10.定量检测农产品累计599批次,均为合格。下一步:狠抓基础、强化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推进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健全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强化培训宣教,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执着的担当,立足全程管控,完善长效机制,时刻拧紧农产品质量“安全阀”。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经营分散,环节众多,监管队伍受人员数量、经费投入、监测手段等诸多因素制约,对部分区域和生产经营领域监管力量不足。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部分农产品生产者怕麻烦、使用意识不强,生产主体开具使用合格证数量差异性较大,批发市场和经销商没有向农产品生产者索要农产品合格证,使部分生产者错误认为开具合格证没有必要,同时也造成生产源头有合格证,流通领域没有合格证,影响了合格证制度试行的预期效果 序时推进
    9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争上游股份、茉莉花科技等项目投产,智慧冷链物流园等3个项目开工,争取农产品检测中心等4个项目落地。 市农业农村局 1、争上游股份、茉莉花科技项目建成投产。园区供热管线建成。园区外接污水管网工程招标完成;2、众彩智慧冷链物流园、中垦天长农产品(芡实)交易市场及冷链物流产业园、长远食品等项目地块摘牌完成。做好项目开工前准备。3、农产品技术服务中心项目外观设计两套比对方案进行了局层面汇报。完善后的比对方案已经向市级层面汇报。等待市级层面批复。 序时推进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92.建成汊涧三店、金集马塘等4个美丽乡村,新开工5个。 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汊涧镇三店村等4个2021年度中心村基本建成,转入全面提升阶段,并做好迎检准备;新街镇新街村等5个2022年度中心村规划初步方案全部完成,启动环境整治等建设。我市荣获2020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 序时推进
    93.建设乡村振兴路网35公里。 交通运输局
    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以交通运输局报送为准。
    96.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规划整治30个自然村庄,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3个,农村改厕600户以上。 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印发了《天长市农村人居环境自然村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39个自然村庄编制整治提升方案,近期开工建设;提前完成2022年度600户改厕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环卫保洁第三轮招标,9家保洁公司服务于16个镇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改善、农村改厕“回头看”问题排查整改,新街、张铺、金集、郑集4个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已经投入运营。新街镇获2019年以来全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镇称号。 序时推进
    97.建成乡村治理数字平台,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体系建设通过国家评估。 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完成乡村治理数字平台建设,下一步做好提质升级。4月26日,应农业农村部邀请,市委史法勇副书记在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全国示范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全国应邀典型发言的县级单位仅两家。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序时进度正常开展。 序时推进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100.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层分类帮扶脱困群众。 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局)
    通过在全市农村建立防返贫网格化管理和对全市12.6万户农户进行集中全面排查,按照“应纳尽纳”的要求,共设置镇村网格员1321人,人均管理农户95户。截止目前,全市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监测对象135户418人。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订“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定帮扶联系人,有效消除“三保障一安全”风险。市财政安排548万元,继续从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常态化开展走访入户帮扶,为脱困户、监测对象人均落实帮扶措施5条以上。针对全市突发新冠疫情和干旱灾情,部署安排防致贫风险专项排查和整改,全市未发生致贫现象。做好监测户政策帮扶措施,迎接9月22日全省中期督查准备,开展镇街互查互学活动。 序时推进
    101.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成果,新增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15个,占比达50%。 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局)
    制定《天长市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行动工作计划》,年度发展目标,指导各村、社区围绕2022年度发展目标谋划具体增收路径。实施2022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确定17个村、社区实施17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每村扶持项目发展资金50万元。 序时推进
    102.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 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局)
    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97.37万亩,流转率达73.2%。农村土地延包试点经验获得上级认可,先后在7月27日的全国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改革培训班和8月31日的全省政策与改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 序时推进
    103.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家庭农场8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以上。 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局)
    截至8月底,全市新增家庭农场18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示范引领,出台了《天长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评选方案》,建立健全县、市、省、国家四级示范申报机制;二是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引导能够联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农村产业经营者创办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三是搭建财务管理服务平台,规范经营主体的财务管理;四是推动品牌建设和金融服务,围绕“天长芡实”“天长大米”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创新金融服务,推出“兴易贷”、“振兴快贷”等金融产品。下一步工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形式提高发展质量,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已完成
    104.扩面提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盘活空闲宅基地300户。 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局)
    一是全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已覆盖“五探索、两完善、两健全”试点内容,形成了“1+3+15+N(5)”制度体系;二是加强审批管理,截至目前共新建审批15宗,审批面积3.59亩,翻建审批23宗,审批面积5.13亩;三是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全市永久性退出宅基地已达28户、暂时性退出宅基地已达22户;四是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金集镇14.66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摘牌,用于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正推进铜城镇两宗建设用地入市发展工业和商服;五是通过整理、复垦、复绿盘活闲置宅基地718宗。下一步工作:一是开展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回头看”工作,二是指导各镇(街)加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三是指导江淮分水岭风景带、农业现代化试验示范带、环高邮湖红色水乡观光带“三带”沿线镇(街)宅基地改革的亮点打造工作。 已完成
    (七)
    奋力建设全面绿色转型区
    深化生态保护修复 125.完成高邮湖退捕。 农业农村局 1、已完成424本捕捞证注销,船网工具回收拆解工作,其中回收拆解渔船1661艘(含提前退捕辅助船只223艘),兑现船网工具补偿款6521.9万元,退捕渔民船网工具回收拆解和补偿款兑现已基本完成。
    2、发放退捕渔民过渡期临时生活补助6个月共155万元,审核并报送至人社局第一批次退捕渔民社会保障人口信息407户共1339人,正在落实社保政策。
    3、加强政策宣传,散发退捕政策宣传材料600多份,张贴退捕公告20多张,向市政府、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报送退捕工作简报15期。
    4、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市域内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关于高邮湖水域禁捕退捕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建立跨区域协作共管机制。与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签署高邮湖跨省交界水域渔政执法协同合作协议,联合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4次;立案查处违反退捕规定非法捕捞案件10起,涉案人员11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立案追诉案件3起,涉案人员4人。
    计划:积极与人社局、农发公司对接,争取9月底社会保障补助资金到位并缴入退捕渔民社保账户;发放2022年上半年临时生活补助;与培训机构对接,开展退捕渔民再就业技能培训;完成退捕水域执法装备项目建设;退捕档案整理归档,做到一户一档,备查;推动科学回捕工作。
    序时推进
    127.启动沂湖生态养殖。 农业农村局
    杨村镇
    以杨村镇报送为准。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135.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生态环境分局
    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以生态环境分局报送为准。
    137.系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农村局 我市在各镇(街)设立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等农业废弃物回收网站点95个,其中县级回收集散中心1个,农膜回收示范点1个,农药包装废弃物闭环回收试点1个,可降解膜替代试验点1个,地膜残留监测点2个,滁州市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推进会于7月下旬在我市成功召开。通过多项措施,力争在年底实现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率82%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75%以上的目标。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7月份,滁州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中披露,天长市千秋街道天宁社区曹庄组曹杏昌、曹卫国、李兆德3家养猪户位于居民集中区,存在粪便未经处理堆放、污水直排现象,气味恶臭难闻。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局执法大队、疫控中心、天长街道兽医站对现场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整改方案。三季度畜禽粪污第三方处理中心继续加大对中小散户及部分规模场粪污收集,减少部分养殖场粪污处理难问题,促进园区果蔬基地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前三季度安徽德基禽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天长市周氏羊业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预计达7500吨,并成功参展省秸秆综合利用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博览会。
    1、目前群众对农业废弃物回收工作还缺乏足够认识和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此项工作。  2、仍有部分散养户因文化层次低,环保意识淡泊,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也给相关监管部门带来环保整治压力。建议镇、村协同管理,加大宣传,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减少畜禽养殖污染事件发生。 序时推进
    监督方式: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联系电话:0550-732286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