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95家,其中国家示范社7家、省示范社10家;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451家,其中省示范家庭农场家22家,天长市稼农家庭农场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新增农业三品?21个(有机2个,绿色5个,无公害14个),现有农业“三品”总数(有机绿色63,无公害59个)124个。国有农场2个(市良种场、市棉种场);国有渔场1个(市水产养殖场),全市国土面积175.56万亩,森林面积60.06万亩,森林覆盖率34.21%(自然资源局提供)。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重点项目44个,开工43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15家,其中省级1家、滁州市级7家。
2019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21.3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13.66万亩,产量84.4万吨,粮食面积和总产实现“双增”。全年各类肉蛋总产达4.8183万吨;生猪出栏9.73万头,存栏4.75万头;家禽出栏481万只,存栏144万只;羊出栏11.08万只,存栏4.83万只。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475万吨,总产值31.64亿元;名特优水产养殖比重达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1元,增幅10.4%,在滁州市8个县(市、区)中率先突破2万元关口。
2019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267535千瓦,其中拖拉机62044台,联合收割机5403台,插秧机10027台,谷物烘干机364台。完成小麦机播58.83千公顷,机收小麦63.16千公顷,水稻机插45.78千公顷,水稻机收78.29千公顷。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2.18%,其中小麦97.83%,水稻87.72%。全市农机服务组织136个。
现代农业实现新提升。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重点项目44个,开工43个。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粮食总产84.4万吨。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总数达45家;牧马湖米业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3.9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6.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6万亩。成功举办第二届千秋剥菓节,建成芡实千亩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新增家庭农场162家,稼农农场入围第一批全国典型案例,全省唯一。新增农业“三品一标”21个,总数达124个。